2019下半年中國經濟的5個重大變化
2019-09-27 12:59 來源:新浪 責編:彭皖春
- 摘要:
- 2014年提出打破剛兌是個前奏,從2016年中政治局會議第一次提出“抑制資產泡沫”開始,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大出清。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在不破壞中國經濟系統性穩定的前提下,悄無聲息的把過去十年金融自由化埋下的“雷”一個個拆掉。如果用十二時辰來描述這場出清,也許現在我們正處于午時,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這個時間,這是一天的中間點,也是一天里最熱的時刻。
未來貨幣政策的取向一定是“正;保鲁B也是非常態。三十年前日本的教訓就是逆周期調節力度不能過猛,貨幣政策是藝術不是技術,不是算出來的。盡管全球各國貨幣政策退出非常困難,道理很簡單,吸毒上癮不容易戒,金融機構對于寬松政策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但是有病得治,藥吃多了,副作用特別大。如果再出現2009、2012、2014年那樣大規模的貨幣寬松,過去幾年資產泡沫、社會階層的分化、企業的高杠桿將會再重演一遍,殺傷力更強。貨幣當局已經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能讓經濟增速滑落太快,對于經濟的自然減速確實要慢慢適應,不再一味寄希望于貨幣寬松來刺激經濟。所以,雖然貨幣政策出現了明顯的微調,逆周期調節力度不斷加大,2018年4次降準,2019年至今3次降準,做了一些政策的對沖,但堅決不會再搞“大水漫灌”,所以我們看到貨幣政策十分克制,資金面相對謹慎。
近期全球央行畫風突變,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幾十家央行降息,美聯儲年內已降息2次,十年來首次重啟回購操作,歐央行“降息+重啟QE”組合拳再度來襲,新一輪寬松再度來襲。全球寬松會給中國貨幣政策帶來更多騰挪的空間,但考慮到豬周期進入上行階段、國際油價反彈,通脹預期越來越強烈,會對中國貨幣政策寬松形成一定的制約,很難再出現大規模寬松,央行謹慎推出“改革式降息”,并將地產隔離在降息之外。
而且隨著大央行回歸,金融監管從分業再到統一,監管套利空間大幅縮小。過去10年的資產泡沫很重要的原因是出現了巨大的監管漏洞。第一,中央監管機構之間不協調。這也是2015年發生股災的重要原因,傘型信托本屬于證券信托產品, 涉及跨部門監管,初期信息不通,統計標準不一樣,銀監會和證監會監管不到位,待風險積累后,證監會粗暴強硬監管,甚至有券商強行拔線進行清理,結果出現踩踏效應,觸發股災。第二,中央監管機構和地方監管機構目標沖突。因為中央監管機構和地方監管機構博弈,很多地方機構掛上了金融監管局的牌子,這兩者之間的沖突導致很多的新金融業態發展起來,如各種交易所、各種P2P平臺初期幾乎無監管,缺乏有序的引導和規范,最后亂象叢生,一發而不可收拾。2017年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后,大央行回歸,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從分業再到統一,開啟監管統一化新時代。這樣新的監管架構形成以后,開始打破剛兌、禁止資金池、嚴控杠桿、規范并購重組、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等,很難再看到過去幾年出現的金融亂象。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