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的千年變遷史
2017-04-18 11:29 來源:網絡 責編:H&
- 摘要:
- 印刷術出現之前,只有教會和富人才買得起書;而印刷術在歐洲普及之后,一個普通人用一天就能印出100本書,知識已不再是奢侈品。
【CPP114】訊:印刷術出現之前,只有教會和富人才買得起書;而印刷術在歐洲普及之后,一個普通人用一天就能印出100本書,知識已不再是奢侈品。
今天,我們的生活可以說處處離不開印刷:從公共汽車票、公園門票和產品說明書,到您正在閱讀的這本《科技生活》,再到書架上形形色色的“大部頭”著作,都可以被歸入“印刷品”的范疇。難以計數的印刷品,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帶給人們便利。如果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印刷的世界”里,也并不為過。
從古老的印章、拓片和雕版,到依托計算機技術的現代印刷,在人類追求更高的圖文復制效率和精度的過程中,一代代炎黃子孫竭盡才智,為世界奉獻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激光照排,并由此引發了文獻復制技術的三次飛躍。
雕版印刷,古老技術趣事多
提到印刷,不少人或許都會想起一種兒童游戲:用橡皮泥捏個立方體,用指甲在一個面上劃出文字或圖案,然后蘸上墨汁或者彩色墨水,在白紙或白布上“實現自己的印刷夢想”。古人對文獻復制的早期探索活動,以及作為第一種印刷技術的雕版印刷術,不過是這種游戲的放大。
在雕版印刷出現以前,快速復制信息的方法唯有印章,或者將紙貼在石碑上進行拓印得到“拓片”。印章文字清晰,但信息容量偏。皇男畔⑷萘枯^大,但因為拓片是黑底白字,有可能看不清楚。因此人們想到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將印章“放大”為木刻的雕版,再將紙覆在上面,用類似拓印的方法進行文獻的復制。
從印章到印刷雕版的“進化”,耗去了數百年的時間。晉代的道士曾經使用一種刻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來印制符咒,這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而真正意義上的雕版印刷術,到了隋唐時期方才出現。最早的一批雕版印刷作品大多是佛經,這是因為當時中國信佛者眾多,佛教宣傳品需求量很大,所以最適合用印刷的方法來復制。
即使在畢昇發明完善的活字印刷術之后,雕版印刷的演進依然沒有停止。到了明代,中國人開始探索復制彩色圖像的方法,并促成了木版彩色印刷的出現。這種印刷方法的思路非常簡單,那就是將一幅畫上同一色調的部分都刻在一套版上;印刷時,則使用這些版在同一張紙或絹帛上依次套印,最終得到原畫的復制品。從清代到民國初期,風靡全國的年畫和“門神”等民俗藝術品,正是得益于木版彩色印刷技術,才能同時保證品質和可以滿足全國需求的“產量”。
- 相關新聞:
- ·校園生活 多姿多彩 2017.04.16
- ·媲美膠印的數字印刷機即將首發|膠印最后的堡壘被攻破! 2017.04.10
- ·長沙印刷產業博覽會開幕 難忘長沙“印”象 2017.04.01
- ·長沙印博會舉行 各類“神器”帶你穿越印刷時空 2017.04.0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