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對比活字印刷古時更實用
2015-03-02 09:03 來源:法制晚報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古代經書大部分是“雕版印刷”其實比較今天以電腦造材、電子造材技術為標注的新興的技術革命來說,中國古代發明的古物印刷術也是不亞于今天的技術革命。這其中就包括“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美國學者編寫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以及新傳》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印刷術的書籍,他說:“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偉大發明的傳入,對現代世界的行程,曾起重大的作用”,其中“造紙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的教育成為可能”。這是作者卡特在美國研究印刷術的時候談到的,書中寫的是“印刷術”而不是“活字印刷”。
元代將泥活字改為木活字提高了活字印刷使用價值
西方的活字印刷普遍是15世紀以后才出現,更多是在16世紀,而早在中國的宋代就已經出現了活字印刷。
那么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是不是真的既經濟又便捷、快速?
北宋中期沈括寫的《夢溪筆談》,在元代的一個刻本的第十八卷里,有一條叫“技術門”,講“百印書籍”,“百印書籍”就是用雕版來印刷書籍,這句話為我們判斷雕版印刷術產生于什么年代提供了依據,就是說唐朝時雕版印刷還不是很興盛。在北宋順義年間,活字印刷又為模板。我們現在看到的《夢溪筆談》就是戰國的寫本,秦漢的寫本,不同程度都有一些劃痕。
我們找最后的結論看,雖然沈括說“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就是說印兩三本書的話著實的不方便,若是印數十百千本就好用了。在語言表述上這只是一種虛擬狀態。雖然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成就,但其并未在較大范圍內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
《玉堂雜記》是作者周必大講的28句28條,每一條都是很短三十幾個字,于是他自己嘗試印了一下,一共就印了28句,但那是好奇所為,并不代表著南宋時期普遍使用。
元代的王禎改革了這項技術,把沈括的泥活字變成了木活字,活字印刷從此才具有了較大的使用價值。
從北宋時期開始到南宋,留下大量的出版書,南宋的印刷量很大,沒有看到一個北宋的。大量元代的書籍也留了下來,都是雕版;钭钟∷⒌某霭嫖飳嶋H存在的我們可以參見個別人偶然做到但完全沒有商業化的應用,但是雕版印刷術不僅商業化,而且是大批量的使用。最典型的在今天福建的建陽書廠,暢銷全國而且跨洋過海遠銷到高麗、日本,明顯說明它是有商業資源的。
雕版印刷工人只需分清黑白就能完成排版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一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钡谝,“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要看這字的厚度。中國古代的銅錢硬幣邊緣都比里面的文字高一塊,制作起來是極其困難,不好拿。把這個做好了以后用火燒一天就把它燒硬了,燒硬了以后第二個工具是拿一個鐵板,把松脂蠟和紙灰攪拌在一起覆蓋在鐵板上面。
為什么要覆蓋在鐵板上面呢?因為要把一堆活字就是薄如錢唇的東西放在鐵板上,鐵板有鐵框,然后就密密地把字一個個擺上,擺滿這就是一個板,然后“待就火煬之”。
擺平了后在上邊刷墨,刷完之后把紙再蓋上,然后再刷紙的背面,把它揭開就出現一頁書了,所以這個字需要的都是反字,跟我們現在刻字是一樣的。那么如果擺不平刷墨后,放上紙再印時,就會包墨不均,或者根本沒有,讀者閱讀時的視覺效果不好。
- 相關新聞:
- ·古代各階層利用雕版印刷傳播佛教 2015.02.02
- ·我國將推首套傳統文化教材 雕版印刷有望入江蘇版 2015.01.2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