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出版規模緣何不大
2014-09-03 15:2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責編:徐赳赳
- 摘要:
- 數字技術給出版業帶來什么變化?如何推動傳統出版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數字出版有哪些發展瓶頸?數字出版是否有成功模式?當前,中國數字出版規模緣何不大?
【CPP114】訊:數字技術給出版業帶來什么變化?如何推動傳統出版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數字出版有哪些發展瓶頸?數字出版是否有成功模式?當前,中國數字出版規模緣何不大?在8月24日~29日舉辦的全國高校出版專業中青年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上,在8月28日舉辦的數字出版與數字印刷新業態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數字出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圍繞上述問題,中外出版界權威專家學者展開研討。
現狀
發展雖快,規模不大,占比不高
在研修班和研討會上,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頻頻被演講嘉賓提起:“2013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達2540.35億元,同比增長31.25%!
不過,演講嘉賓更樂于比較和闡釋的是一組細分領域的數字,“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互聯網廣告753億元、網絡游戲569億元、手機出版472億元,可見娛樂化產品在數字出版產業中占據了相當比重。而與傳統出版相銜接的三塊——互聯網期刊、電子書、數字報紙,加一塊是61.75億元,只占到總量的2.43%!
由此引出數字出版的廣義、狹義之分。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認為,在目前的中國出版業,數字出版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的數字出版包括數字網絡技術條件下的一切傳播行為,狹義的數字出版則主要是數字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內容傳播。后面的演講嘉賓——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導方卿、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劉伯根都贊同這種說法。他們更為關注“年收入為61.75億元”的狹義的數字出版,因為“這是和傳統出版相銜接的部分”,如聶震寧所說,“這些出版業務雖然已經突破了傳統出版的空間和形式,但是畢竟具有一定的出版的本質意義。”
還有一組數據被拿來做對比,“發達國家的大型出版集團,數字出版已經占其總收入的50%以上,而我國的傳統出版單位目前做得最好的數字出版收入只能占到總收入的15%左右。距離‘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到‘十二五’期末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出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出的25%這個總體目標,還存在相當的差距。”這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在2014年數字出版年會上的講話。
兩相比較,不難發現,我國數字出版發展勢頭雖然很好,但規模還不大,比例還不高。
探因
出版社、技術商、渠道商,誰的江湖?
中國數字出版規模何以不大?中國為什么沒有出現像愛思唯爾、施普林格那樣完成由傳統出版商向數字內容服務商成功轉型的出版單位?劉伯根認為,這是因為在中國的數字出版產業中,數字技術、內容生產和傳播渠道相互分割,難以統籌。
他分析,從數字出版的主導力量來看,國際上數字出版的發展最初是由傳統出版商發起推動的,現在已基本完成從傳統出版商向數字出版、乃至信息服務商的轉型,實現了數字技術、內容生產和傳播渠道的三統一,從根本上改變了出版產業的傳統格局。而在國內,數字出版最初的推動者是技術商,而不是傳統的出版商,這就造成了技術、內容生產、傳播渠道互相有所分割,難以統籌協調。
與此相應,這在客觀上就造成了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傳統出版社通常只負責內容生產和簡單的數據加工,少數出版社進行在線發布、銷售,但其平臺往往小而分散;也造成了中國數字出版資源的存儲比較散、格式互不統一;同時,由于是技術商主導著數字出版的運營,技術與內容生產融合不夠,還造成了商業模式不清晰、不完善。
現狀
發展雖快,規模不大,占比不高
在研修班和研討會上,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頻頻被演講嘉賓提起:“2013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達2540.35億元,同比增長31.25%!
不過,演講嘉賓更樂于比較和闡釋的是一組細分領域的數字,“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互聯網廣告753億元、網絡游戲569億元、手機出版472億元,可見娛樂化產品在數字出版產業中占據了相當比重。而與傳統出版相銜接的三塊——互聯網期刊、電子書、數字報紙,加一塊是61.75億元,只占到總量的2.43%!
由此引出數字出版的廣義、狹義之分。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認為,在目前的中國出版業,數字出版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的數字出版包括數字網絡技術條件下的一切傳播行為,狹義的數字出版則主要是數字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內容傳播。后面的演講嘉賓——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導方卿、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劉伯根都贊同這種說法。他們更為關注“年收入為61.75億元”的狹義的數字出版,因為“這是和傳統出版相銜接的部分”,如聶震寧所說,“這些出版業務雖然已經突破了傳統出版的空間和形式,但是畢竟具有一定的出版的本質意義。”
還有一組數據被拿來做對比,“發達國家的大型出版集團,數字出版已經占其總收入的50%以上,而我國的傳統出版單位目前做得最好的數字出版收入只能占到總收入的15%左右。距離‘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到‘十二五’期末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出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出的25%這個總體目標,還存在相當的差距。”這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在2014年數字出版年會上的講話。
兩相比較,不難發現,我國數字出版發展勢頭雖然很好,但規模還不大,比例還不高。
探因
出版社、技術商、渠道商,誰的江湖?
中國數字出版規模何以不大?中國為什么沒有出現像愛思唯爾、施普林格那樣完成由傳統出版商向數字內容服務商成功轉型的出版單位?劉伯根認為,這是因為在中國的數字出版產業中,數字技術、內容生產和傳播渠道相互分割,難以統籌。
他分析,從數字出版的主導力量來看,國際上數字出版的發展最初是由傳統出版商發起推動的,現在已基本完成從傳統出版商向數字出版、乃至信息服務商的轉型,實現了數字技術、內容生產和傳播渠道的三統一,從根本上改變了出版產業的傳統格局。而在國內,數字出版最初的推動者是技術商,而不是傳統的出版商,這就造成了技術、內容生產、傳播渠道互相有所分割,難以統籌協調。
與此相應,這在客觀上就造成了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傳統出版社通常只負責內容生產和簡單的數據加工,少數出版社進行在線發布、銷售,但其平臺往往小而分散;也造成了中國數字出版資源的存儲比較散、格式互不統一;同時,由于是技術商主導著數字出版的運營,技術與內容生產融合不夠,還造成了商業模式不清晰、不完善。
- 相關新聞:
- ·尼爾森數據顯示紙書仍是世界出版潮流 2014.09.02
- ·虎彩:數字印刷王國構建進行時 2014.09.02
- ·中國出版走出去 互利合作天地寬 2014.09.01
- ·數字出版與數字印刷發展研討會召開 2014.08.29
- ·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不是零和游戲 2014.08.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