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轉型:吃“餡餅”與防“陷阱”
2014-07-22 16:59 來源:中國報業 責編:劉曉燕
- 摘要:
- 在當今傳媒格局的驚變中,報業求生之路無外二條:一條是繼續仰賴體制的庇護搞報道抓發行拉廣告,爭取政府補貼“延年益壽”;另一條是主動另辟路徑,尋求轉型升級“化蝶轉世”。
早轉早受益,晚轉很被動,不轉沒生路。道理都明白,誰不轉誰將是歷史的罪人。但在悲觀主義者看來,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放眼全國上千家報社,多元化數字化轉型的探索令人眼花繚亂,突圍10多年,迄今卻還沒有誰敢堅稱轉型已功成名就,大家依然處在艱苦卓絕的跋涉途中。聲稱風景獨好的紙媒,在我看來,也只是找到了路標而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沖突,事業和企業體制的沖突,兩個輿論場的分離,并沒有化解。一句話,距理想的彼岸還很遙遠。
若要來個小結的話,可以概括為三多三少:想法多,辦法少;喊得多,做得少;教訓多,成功少。一句話,紙媒10多年的實踐,提出一個突出問題:為什么本著“餡餅”去的紙媒轉型,收獲的是一個個難以言說的“陷阱”。
“餡餅”要吃,”陷阱”要防。
問題在于“餡餅”還是“陷阱”并沒有貼在腦門上標在路牌上,只有時間和實踐才能甄別。譬如我們以為把報紙搬到網上就是轉型,其實不然;以為報網互動聯動就是融合,其實不然;以為事業單位改制了就有生機,其實不然;以為開發了電子書、APP、客戶端等新玩意就找到財源,其實不然;以為開了微博用了微信就成新媒體了,其實不然。君見否,即使紙媒追求的PC互聯網,10年征戰,也已經側身傳統媒體了。當年成千上萬勇士,絕大部分掉進了死亡陷阱,真正吃到“餡餅”的凱旋者,不過騰訊百度阿里,可謂“一將成名萬骨枯”。
“餡餅”還是“陷阱”,還是有辦法識別的。筆者以為至少把握好三個關節點:
首先是轉什么。國有身份的紙媒轉身市場充分競爭的項目,一定要慎之又慎,如酒店、餐飲、商業、演藝等。紙煤要么是事業單位,要么是國有企業,涉足民營企業的地盤,可謂揚短避長,命如“虎落平川遭犬欺”。
其次是怎么轉。轉型須先轉機制,這是我們花了超額的學費換來的警示。機制問題不解決,動力不足,再多再好的項目,也只是看起來很美,明明是“餡餅”也會做成顆粒無收的“陷阱”。需要轉成什么樣的機制?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
最后是誰來轉。好項目,好機制,最終要靠人來實現。這個人,必須是有事業心和責任心的“工作狂”,是摸實情、出實招、求實效的實干家,而不是得過且過、做表面文章的官老爺。如是,沒有物色好領軍人才和團隊的項目,不上也罷。
我們這代報人,不管成功與否,注定要承擔轉型的使命。還是古人說得好,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 相關新聞:
- ·美國紙媒加速數字化轉型 2014.07.15
- ·英國紙媒削減紙質版編輯崗位 重心轉向數字板塊 2014.07.04
- ·美國紙媒死而復生之路:過去、現在和未來 2014.07.02
- ·傳統媒體要善于“用新” 將影響力“變現” 2014.06.0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