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東:跨行業發展是印刷業的趨勢
2013-11-06 09:31 來源:印刷工業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數字技術的出現使得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印刷業面臨著變革,有人直截了當地把印刷與膠卷、郵政、唱片、書店、報紙、電視、零售業一起歸并為被互聯網改變的八大傳統行業。
更為可怕的是,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經濟大勢的低迷與展會簽單的火熱;產能過剩的現實與繼續注資的執著;陷入圍城的無奈與突破圍城的努力”依然交織在一起,唱好印刷業前景的歌聲依舊嘹亮?梢钥隙ǖ卣f:如果供過于求的現狀不能通過調整得到有效改善,印刷業的狀況將有繼續惡化的可能。
總之,現實無情地告訴我們,長期來以加工工業為市場定位的印刷產業到了必須轉型升級重新定位的時刻,必須對接現代服務業、對接文化產業,必須通過跨行業發展來延伸產業鏈,通過主動尋找市場需求,甚至是挖掘市場的潛在需求來爭取更大的發展機遇,原地踏步是沒有出路的。
跨行業發展是必由之路
知識經濟時代與工業經濟時代最大的不同是變化來得更快,就印刷而言,鉛活字如果從較晚的1440年德國古登堡時代算起,“鉛與火”統治印刷要達到600年;而自1976年始英國蒙納公司將激光掃描技術應用到照相排字機上,用“光與電”取代“鉛與火”大概也就是維持了30年;現在印刷已經全面進入了“1與2”的數字時代。在數字時代,用微軟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的摩爾命名的摩爾定律(摩爾在1965年指出,芯片中的晶體管和電阻器的數量每年會翻番,這就意味著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將以指數級增長,并且這種增長趨勢將繼續延續下去)來衡量,一切都在飛速發生變化,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傳統印刷必須通過改革、結合最新技術來滿足市場需求,自然也成為迫在眉睫的事。
對此,雅昌集團的董事長萬捷說:“我們的印刷行業應該更關心行業以外的事,大家如果不關心這些,可能我們的路就會越走越窄。”可以說,他是印刷圈中的先知先覺者,所以他開發了雅昌藝術網,造就了今天的以“傳統印刷+IT+文化藝術”的雅昌商業模式,印刷由單純的加工進入到互聯網應用領域、現代服務領域和文化藝術領域,雅昌的路子走寬了。今天,在所有的印刷企業都在為轉型升級尋覓方向的時候,雅昌卻是胸有成竹地在擴建自己在深圳、上海的企業,信心滿滿地在迎接自己企業進一步向前發展的春天。
只有思想觀念的變才可能有實際行動的變,而且能夠率先走上變革道路的往往不是業內的老手,而是充滿創新理想的新人,因為他們較少框框,較少束縛。順應著數字技術發展起來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也就是他,這個互聯網產業的巨子、金融產業的外行,把互聯網引進了金融業,創建了“余額寶”這種獲利模式,好在改革中的市場以寬容的心態接受著這種從來沒有過的挑戰。既然連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金融業都許可非同尋常的挑戰,那印刷又為何不能在早已供過于求的現有市場之外尋找一條更為寬闊的新路呢?
事實上,跨行業發展這一思想已經贏得了國內外印刷界的共識。日本印刷產業機械工業會專務理事樋口恭司先生在今年5月于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印刷工業發展論壇上告知所有的與會者:“今年10月上旬在東京舉辦的國際印刷展的主題是:‘印刷+a(印刷+其他)印刷媒體的新挑戰’,將通過印刷技術的創新、方法的改進、對于電子媒介的應對以及新業務的拓展針對+a(+其他)進行出謀劃策。”嶄新的時代需要印刷業跨行業發展、跨國界地進行共同探討。
一言以蔽之,印刷業跨行業發展是數字時代的要求。數字時代讓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原先清晰的邊界被打破了,印刷業需要與其他行業相嫁接,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
印刷業跨行業發展是印刷產能大于市場需求后的轉型發展之路。印刷業要更好地生存就需要拓展自己的市場,盡最大努力去滿足市場的各種需求。
- 相關新聞:
- ·技術+創意 統領數字出版時代 2013.10.28
- ·論報業多元化跨界風險:圍繞核心競爭力跨界 2013.06.08
- ·印刷企業跨界轉型離不開印刷術 2013.06.08
- ·社科院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產業已經進入拐點 2013.03.2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