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當代“畢昇”劉美松的活字印刷博物館夢
2013-06-20 16:58 來源:深圳商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第一次聽說劉美松是在三年前的報紙上,“詩人兼商人”的他“身無分文游神州”。第一次見劉美松是在今年的文博會上。
現在算總賬,劉美松投在活字印刷上的錢有兩三百萬,產出卻幾乎為零。
七個員工的任務,鑄字,排版,揀字的速度練起來,做一些小創意,轉變些什么東西。每個月發現金養著他們,目前沒有產出。但并不意味著將來沒有產出。
今年4月,劉美松和朋友參觀了臺灣最后一家鑄字行,張介冠主持的日星鑄字行,那幾天他很興奮,自己在赤壁的規模要比日星的大,回來后他覺得收藏活字印刷這件事做對了。他注冊了一個“字在”的品牌,嘗試著把腦子里無數的念頭落地開花。
在所有的質疑聲中前行
劉美松在收藏鉛字印刷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充滿懷疑:周圍的朋友質疑:買來做什么用?甚至他派去專門負責收購的工作人員也充滿疑慮。機器有了,人呢?誰來修這些機器?誰又來用這些機器?按年齡,這批懂鉛字印刷的人大概在60歲左右,而且得身體好,可以繼續工作的。
廖師傅來之前是開三輪車的,風里來雨里去,一個月不過掙千把塊錢。劉美松開出的條件是上班車接車送,每月3500元的薪水,包中餐。每年還組織旅游。條件是誘人,可廖師傅還是不敢信,他覺得自己的鉛字印刷技術早就隨著被廢棄的鉛字一同廢掉了,誰還有用?
直到今年的文博會上,廖師傅和盧師傅兩個人坐鎮中心書城,指導孩子們印刷自己排印的唐詩,應孩子們的要求像明星一樣在上面簽上自己的名字后,他們隱約覺得這份臨時工可以干得長久一些了。只不過他們的表達方式比較特殊。來深圳參加文博會,兩個老師傅一人拉了200多斤重的鉛字;丶視r他們跟劉美松說:明年可以拉400斤。劉美松一聽樂了,知道這兩個老師傅的心踏實了。他們在這里揀起一份熱愛,揀起一段故事,還延續了他們與鉛字的前緣往事。
收藏、轉換、傳播、分享
文博會上有不少人問鉛印圖書賣不賣。劉美松很清醒,他說,可能大家一時激動,看著好玩,會買一些。長遠看,不具有什么特殊的價值,除非一些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介入,翻新出一些新的創意和產品。
他在貴州見一個苗文化專家,他收藏的東西非常多,把苗繡轉換成書,做商業轉換。鉛字收藏如何轉換?
畢竟收藏不是目的。劉美松說,收藏、轉換、傳播、分享,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最終要落腳到分享。他的成就感不在于自己收到多少東西,而是別人從中分享到多少?唐詩與活字,孩子們真正明白活字印刷是什么,是可以觸摸得到的。
劉美松從今年的火爆預感到自己做的事是對的,其實今年出場是應朋友之約,有點倉促,他想明年文博會再出場,場面更大一些,全面展示活字的魅力。
他說自己有個規劃,今年的目標是收藏,木活字收藏也開始啟動。雕版印刷,泥活字,還有錫活字,他想把活字脈絡拉起來,因為他有現代印刷廠,從泥活字到現代印刷可以一條龍。他未來的野心,是建一個活字印刷博物館。然后再搭建一個活字印刷的平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打通古代與現代,讓這門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古老的印刷術在現代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煥發出自己的光彩。
- 相關新聞:
- ·?????????????????? 2013.05.30
- ·瑞安木活字印刷村“內外兼修” 2013.05.24
- ·活字印刷術可能源于契丹 2013.05.15
- ·臺灣最后一間鉛字鑄造廠:保留活字印刷術成奢望 2013.03.0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