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數字出版是一盤沒有勝算的棋
2013-04-02 15:40 來源:百道網 責編:王岑
- 摘要:
- 近幾年,不斷有來自國外和港臺的同行問起,中國大陸的傳統出版是不是受到了數字出版的威脅?
【CPP114】訊:近幾年,不斷有來自國外和港臺的同行問起,中國大陸的傳統出版是不是受到了數字出版的威脅?因為大家都見到媒體的報道,稱中國數字出版的年增長率可以高達50%,遠遠超過傳統圖書出版的年增長率(不到10%),甚至有報道說,中國數字出版的總量在2009年達到800億元,已經超過傳統出版的總量。
但是,我們做傳統出版的人,至今并沒有感到數字出版的強大壓力。不僅是三聯、中華、商務這些品牌老社,而且整個中國出版界的傳統出版業在近些年都一直處在增長中。在整體范圍內,并不像實體書店受到網絡書店擠壓一樣,看不出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此消彼長的對應關系。
這里,就有一個概念需要界定了:到底什么是數字出版?
媒體報道稱數字出版總量已經超過傳統出版,是將電子游戲的“出版”歸入數字出版之中,而且在其中占據了80%以上的比例。若是不算電子游戲,那么中國的數字出版總量其實非常小,對傳統出版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沖擊。
我們所講的數字出版,主要指的是網上和各種移動終端(Ipad,Andriod,Kingdel和各類手機)上的圖書和期刊的出版。也就是說,這種出版物是提供閱讀功能的產品。單獨統計在這一類產品中,和紙質圖書、期刊相關的數字出版物(將傳統出版物上載到網上或移動終端)數量顯得更少,比重顯得更低,一般估計不會超過10-15%。
舉例來說,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城(盛大公司所屬的云中書城)把經營的圖書分為兩大類:原創文學和傳統圖書。所謂“原創文學”,該書城大約有130萬種,這類圖書其實都是網友自發創作并上載到該網站的作品,并未經過編輯出版的必要程序,嚴格來說,還不能算是合格的出版物;所謂“傳統圖書”,指的是曾經以紙質圖書形式出版的作品被轉化為數字產品,這一類圖書在該書城只有6-7萬種,占5%。
拿我所在的三聯書店來說,我們掌握數字版權的圖書有2500種以上,但我們只拿出了不足200種去做數字出版嘗試,所占比例不到10%。
盡管有些出版社在數字出版方面顯得更主動,更積極,更大膽一些,但一般來說都還只是在摸索和試探,很少有傳統出版社與網絡商全面合作進行數字出版的情況。
這和西方國家相比形成極大反差。在歐美,很多出版社電子書的收入已經超過了紙質書,特別是學術型的出版社,數字出版使他們如魚得水,但在我國,學術型的出版社甚至連到數字出版中試水的勇氣都沒有;在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電子書銷售額已超過了紙質書,但我國的三大網上書城(當當、卓越、京東)的紙質書銷售都在逐年大幅攀升,而電子書銷售則一籌莫展;在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已宣布《牛津英文詞典》今后不再出紙質版,但在我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辭典》仍然是最為暢銷的工具書;最近,美國的《新聞周刊》也決定停發紙質版本,但在中國,《三聯生活周刊》2012年電子版的收入,大約只相當于紙質版收入的1%。所以,如果說西方一些出版社已經進入了可以依靠數字出版物盈利的時代的話,那么中國已經大大落后于這個時代。時間的差距可能是十年。要追趕談何容易?但中國的問題不是何時能夠追趕得上,而是有沒有可能追趕得上。以目前情況而論,在未來的十年里,中國的數字出版也未必能達到西方國家今天的水準。
為什么?這種落后是由于技術條件的差距嗎?非也。就技術條件來說,中國和西方在數字出版方面已經實現無縫對接。中國的落后,完全在數字出版的生態環境方面。
其實,誰都可以看清數字出版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遲早要成為中國出版業的主流。下一個時代的閱讀,肯定是以網上和各種移動終端的閱讀為代表,傳統(紙質書)只是不會消亡,但一定會把主流位置讓給數字閱讀。既然看清了這一點,那么出版社晚動手不如早下手,先發制人,搶占制高點很有必要,這個道理很清楚。但是國內的出版社,大多不過說說而已,真正動手的并不多。目前絕大多數出版社是在觀望。
說是觀望,其實就是積極性不強,熱情不高,信心不足。
這是因為找不到盈利模式。
西方國家可以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是因為數字出版的成本低于傳統出版,盈利高于傳統出版;而在中國,數字出版的投資目前還處在燒錢的階段,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是一盤沒有勝算的棋。
說問題出在生態環境上,有以下三點表現:
其一,數字出版的市場秩序混亂。
盜版猖獗,治理無從下手。雖然政府一直在“掃黃打非”,但重點從不在數字出版方面。而民間的盜版,則以法不責眾的狀況大行其道。盛大文學CEO侯小強認為,因為盜版,他的公司網上原創作品銷售收入每年損失超過10億元,而傳統出版社的紙質圖書因為網上盜版直接沖擊,造成的銷售額損失則是根本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特別嚴重的是民間自發性的盜版,將出版社和作者享有版權的圖書以免費形式堂而皇之地公開發表,使得當今圖書市場上有較高閱讀價值的圖書幾乎被一網打盡。而“百度文庫”,“新浪愛問”等大型公共平臺,又為這種公然侵權的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的服務(它們聲稱這種服務是“非營利”的,而實際上卻是在背后以吸引廣告獲取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出版社從事數字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經出現了疑問:出版社把辛辛苦苦編輯出版的紙質書上載到網上,還有讀者肯于付費閱讀嗎?其結果會不會是不但不能產生效益,反而縱容了盜版,并直接影響了紙質書的銷售?那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我們做傳統出版的人,至今并沒有感到數字出版的強大壓力。不僅是三聯、中華、商務這些品牌老社,而且整個中國出版界的傳統出版業在近些年都一直處在增長中。在整體范圍內,并不像實體書店受到網絡書店擠壓一樣,看不出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此消彼長的對應關系。
這里,就有一個概念需要界定了:到底什么是數字出版?
媒體報道稱數字出版總量已經超過傳統出版,是將電子游戲的“出版”歸入數字出版之中,而且在其中占據了80%以上的比例。若是不算電子游戲,那么中國的數字出版總量其實非常小,對傳統出版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沖擊。
我們所講的數字出版,主要指的是網上和各種移動終端(Ipad,Andriod,Kingdel和各類手機)上的圖書和期刊的出版。也就是說,這種出版物是提供閱讀功能的產品。單獨統計在這一類產品中,和紙質圖書、期刊相關的數字出版物(將傳統出版物上載到網上或移動終端)數量顯得更少,比重顯得更低,一般估計不會超過10-15%。
舉例來說,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城(盛大公司所屬的云中書城)把經營的圖書分為兩大類:原創文學和傳統圖書。所謂“原創文學”,該書城大約有130萬種,這類圖書其實都是網友自發創作并上載到該網站的作品,并未經過編輯出版的必要程序,嚴格來說,還不能算是合格的出版物;所謂“傳統圖書”,指的是曾經以紙質圖書形式出版的作品被轉化為數字產品,這一類圖書在該書城只有6-7萬種,占5%。
拿我所在的三聯書店來說,我們掌握數字版權的圖書有2500種以上,但我們只拿出了不足200種去做數字出版嘗試,所占比例不到10%。
盡管有些出版社在數字出版方面顯得更主動,更積極,更大膽一些,但一般來說都還只是在摸索和試探,很少有傳統出版社與網絡商全面合作進行數字出版的情況。
這和西方國家相比形成極大反差。在歐美,很多出版社電子書的收入已經超過了紙質書,特別是學術型的出版社,數字出版使他們如魚得水,但在我國,學術型的出版社甚至連到數字出版中試水的勇氣都沒有;在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電子書銷售額已超過了紙質書,但我國的三大網上書城(當當、卓越、京東)的紙質書銷售都在逐年大幅攀升,而電子書銷售則一籌莫展;在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已宣布《牛津英文詞典》今后不再出紙質版,但在我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辭典》仍然是最為暢銷的工具書;最近,美國的《新聞周刊》也決定停發紙質版本,但在中國,《三聯生活周刊》2012年電子版的收入,大約只相當于紙質版收入的1%。所以,如果說西方一些出版社已經進入了可以依靠數字出版物盈利的時代的話,那么中國已經大大落后于這個時代。時間的差距可能是十年。要追趕談何容易?但中國的問題不是何時能夠追趕得上,而是有沒有可能追趕得上。以目前情況而論,在未來的十年里,中國的數字出版也未必能達到西方國家今天的水準。
為什么?這種落后是由于技術條件的差距嗎?非也。就技術條件來說,中國和西方在數字出版方面已經實現無縫對接。中國的落后,完全在數字出版的生態環境方面。
其實,誰都可以看清數字出版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遲早要成為中國出版業的主流。下一個時代的閱讀,肯定是以網上和各種移動終端的閱讀為代表,傳統(紙質書)只是不會消亡,但一定會把主流位置讓給數字閱讀。既然看清了這一點,那么出版社晚動手不如早下手,先發制人,搶占制高點很有必要,這個道理很清楚。但是國內的出版社,大多不過說說而已,真正動手的并不多。目前絕大多數出版社是在觀望。
說是觀望,其實就是積極性不強,熱情不高,信心不足。
這是因為找不到盈利模式。
西方國家可以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是因為數字出版的成本低于傳統出版,盈利高于傳統出版;而在中國,數字出版的投資目前還處在燒錢的階段,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是一盤沒有勝算的棋。
說問題出在生態環境上,有以下三點表現:
其一,數字出版的市場秩序混亂。
盜版猖獗,治理無從下手。雖然政府一直在“掃黃打非”,但重點從不在數字出版方面。而民間的盜版,則以法不責眾的狀況大行其道。盛大文學CEO侯小強認為,因為盜版,他的公司網上原創作品銷售收入每年損失超過10億元,而傳統出版社的紙質圖書因為網上盜版直接沖擊,造成的銷售額損失則是根本無法統計的天文數字。特別嚴重的是民間自發性的盜版,將出版社和作者享有版權的圖書以免費形式堂而皇之地公開發表,使得當今圖書市場上有較高閱讀價值的圖書幾乎被一網打盡。而“百度文庫”,“新浪愛問”等大型公共平臺,又為這種公然侵權的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的服務(它們聲稱這種服務是“非營利”的,而實際上卻是在背后以吸引廣告獲取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出版社從事數字出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經出現了疑問:出版社把辛辛苦苦編輯出版的紙質書上載到網上,還有讀者肯于付費閱讀嗎?其結果會不會是不但不能產生效益,反而縱容了盜版,并直接影響了紙質書的銷售?那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 相關新聞:
- ·壹傳媒恢復香港股市交易 繼續經營印刷業務 2013.04.02
- ·印刷錯誤:泰凌醫藥澄清業績數據 2013.04.02
- ·深圳技師學院數碼印刷機采購中標公告 2013.04.02
- ·溫州印刷職稱評定8日起報名 2013.04.0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