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飛:三大出版的數字產品如何贏利?
2013-03-13 14:11 來源:百道網 責編:王岑
- 摘要:
- 數字技術解放了閱讀載體、閱讀時空,甚至閱讀對象;革新了資訊傳播、資訊質量,甚至資訊生產者本身。
。5)微傳播化。微博、微信、輕小說、微電影等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微傳播潮流襲來,體貼式的傳播路徑和方式,將信息通過時效性、關聯性的轉換,構成新觸點營銷。閱讀以隨時隨身隨地的觸控信息窗和即時互動形成用戶的喜好跟隨傳播模式。
可以認為,數字時代,閱讀已經突破了出版業的范疇,與通信、IT、互聯網等行業緊密相連,讀者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個性化與社會化。“以產品為中心”的“內容為王”時代逐步轉變成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受眾為主”時代。書刊的“出版”終將被基于人的“閱讀”取代,從“有什么讀什么”到“我讀我所要”的轉變,閱讀將真正回歸到讀者。讀者的需求決定內容消費形式的改變,更促進新的商業模式的誕生。因此,我們要高度關注的是讀者的閱讀需求和閱讀體驗,而不僅僅是書刊產品本身。
二、數字營銷渠道簡析
數字時代,一個上網終端,就是一個內容生產與內容消費的連接器,內容的營銷渠道變得豐富、多元。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傳輸載體與傳輸通道。前者如手機、PC、pad、TV等各類終端;后者如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在網絡快速發展、終端極大繁榮的時代,數字內容有了更多的“出口”。如何利用好這些渠道,實現內容運營增值,是數字出版贏利模式構建的重要一環。
按照辨識的難易程度,上述渠道又可以分為顯性渠道和隱形渠道。顯性渠道,就是那些顯而易見的內容銷售與發布平臺,如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盛大云中書城、新浪讀書頻道等;隱性渠道,是指那些不太明顯、以增值服務呈現的與內容相關的銷售渠道,如手機支付商城、QQ空間、各類積分商城等等。顯性渠道,固然是我們首先要抓住的,同時,發掘和利用隱性渠道,也是我們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因此,我們在思考內容的運營與增值時,不能被平臺經營的流行理念禁錮思路,而是要充分研究各類渠道,結合自身內容特征與優勢進行產品策劃與設計,通過多渠道發布、多層次產品提供賺取結構化利潤。一方面,與各類數字營銷平臺和渠道達成廣泛合作,使內容產品通過多渠道直達受眾,獲得最廣泛的市場覆蓋和有效的互動;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營銷渠道制定個性化的產品和運營方案,彰顯內容媒介效應,形成受眾和利潤長尾。
三、三大數字出版贏利模式簡析
1、專業出版:多層次提供信息和知識服務
專業出版,因其集中滿足的是人們的功能型需求(以滿足人們的某功利性需要如評職稱、申報項目等為特征),受眾面相對較窄,其數字出版贏利模式的構建,依然應該以信息售賣為主,畢竟何種載體負載信息和知識影響到的只是信息和知識獲取的難易程度。但是,我們必須關注在數字時代,用戶對于“更高效、更精準”信息和知識獲取需求的變化,并在重視用戶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多層次開發。
數字時代,用戶對于專業內容的需求呈現出如下三個層次:一是核心需求,即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提供的內容產品必須精準有效;二是體驗需求,即獲得內容的便捷性,這就要求我們提供的內容產品必須易得易操作;三是潛在需求,即同時滿足目標用戶的其他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能夠以內容產品為連接點,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其中,第一層次的需求是剛性的,不能滿足則沒有用戶;第二層次的需求是延伸的,不能滿足則影響用戶數量;第三層次需求是附加的,如能滿足則能更好地留住用戶,獲得廣泛的增值收益。
在專業出版領域,針對以上三個需求層次,多元化產品開發體現在:首先,以數據庫、在線平臺、閱讀卡或離線U盤等形式提供滿足用戶核心需求的集約型數字內容;其次,提供滿足用戶延伸需求的信息服務產品,增加閱讀粘性。即把具有關聯性的知識元進行標記、索引、鏈接,逐步過度到基于學科主題的“專”而“全”信息知識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出“圈子”式互動交流服務;再次,提供滿足專業用戶群專業內容之外的附加需求的增值服務產品,牢牢地掌握屬于自己的目標用戶群,進行贏利模式的構建。如移動搜索、專業咨詢、社交知識問答等。
2、教育出版:一點突破尋求市場藍海
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人們普遍認為,在游戲、購物首當其沖地通過互聯網技術呼風喚雨大獲成功后,教育產業也必將與數字技術結合在一起而改頭換面。大家都看到了這一行業的“錢”途。與教育有關聯沒關聯的企業或個人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粗粗梳理這一領域的數字出版現狀,參與的有教育行政機構、教研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廣大教師、各類科技公司、文化公司等,我們出版單位也幾乎全部大張旗鼓地聲稱要全力進軍這一領域。各方依托自身或是內容,或是技術,或是師資,或是渠道等方面的優勢,構建了眾多的贏利模式。這導致數字教育市場尚未真正爆發,競爭卻已相當激烈。那么,如何在紅海中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呢?集中自身優勢資源,找準一個數字技術服務于教育的關鍵觸點,或提供技術替代性服務以減輕老師或學生的負擔,或尋求教育在非技術條件下的困難,嘗試以技術手段去解決,如教育過程評價,學習的多樣性、選擇性及個性化,有效、實時的反饋等,從一點突破,研發一種可大規模復制的產品,投入市場形成贏利支撐后,再逐步撬動整體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 相關新聞:
- ·恩施市開展印刷復制及出版物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2013.03.13
- ·券商:廣電與出版總署合并 利益將流向出版 2013.03.12
- ·亞馬遜欲通吃出版頂級新域名遭出版界強烈反對 2013.03.1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