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于市 探尋中國印刷行業的隱形冠軍
2013-02-27 10:16 來源:印刷工業 責編:王岑
- 摘要:
- “做大”一直是中國企業家揮之不去的夢想,也是有關政府部門產業引導的一個重要方向,印刷業也不例外。
【CPP114】訊:“做大”一直是中國企業家揮之不去的夢想,也是有關政府部門產業引導的一個重要方向,印刷業也不例外。近年來,雖然中國印刷業的整體規模實力與日俱增,但“小而散”卻是業內人士對產業格局近乎一致的評判,這一點在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印刷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中被一再提及。在總結“十一五”時期印刷業存在的問題時,《規劃》給出的第一條便是:“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例證是:“全國百強企業年產值600億元,占全國的14%,僅為世界領先企業產值的一半。”作為對這一問題的呼應,《規劃》提出:“加快國家印刷示范企業建設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印刷企業。到‘十二五’期末,產值超50億元的印刷企業有若干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印刷企業超過100家。”
在超大型印刷企業的培育名單上,當納利、紫江、雅圖仕、永發印務、上海煙印都是當仁不讓的備選,在2011年的百強印刷企業榜上他們位居前五,年銷售收入最高的近32億元,最低的亦有近21億元。然而還有一批企業,他們的體量與五強相差無幾,甚至更為龐大,卻由于種種原因,在業內并不為人熟知。利樂中國、凸版中國、澳科控股、正美集團……,這些名字或熟悉,或陌生,但于大多數業內人士而言,這些企業就猶如潛水的“大鱷”,偶爾會露出一鱗半爪,卻很難得見全貌。
大隱隱于市
在資訊無比發達的互聯網時代,盡管印刷“大鱷”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隱私,以免過度暴露于鎂光燈下,但網絡時代的信息拼圖還是為我們揭開了他們神秘的面紗。通過匯總各種渠道搜集到的信息可以確信,在利樂中國、凸版中國、澳科控股、正美集團這些很少以整體形象現身行業的企業之中,不僅隱藏著各個細分市場的領跑者,而且“潛伏”著中國印刷市場真正的大鱷,他們無愧于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作為全球無菌液體食品包裝市場的領跑者,利樂公司自1972年進入中國市場,默默耕耘40年一直不顯山不露水,北京印刷協會公布的一項數據卻一舉將利樂推向了行業的中心。據該協會統計,2009年利樂包裝(北京)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達27億元,占北京地區印刷業銷售產值的13.6%。此等銷售規模比被認為是國內最大印刷企業的當納利中國同年銷售收入要高出近1億元。而除了北京之外,利樂還在廣東佛山、江蘇昆山、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設有生產企業。在公開的市場信息中,利樂從未提及在中國市場的整體銷售數據,但紛美包裝有限公司的IPO文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作為利樂在中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紛美包裝IPO文件披露,按收益(基本等同于銷售收入)計,2009年,利樂、紛美包裝分別占中國無菌包裝市場72.1%、8.5%的市場份額,而紛美包裝該年度銷售收入約為7.7億元,以此推算利樂當年在中國無菌包裝市場取得的銷售收入約為65.3億元,遠遠領先于國內其他印刷企業。
同為國際巨頭,日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在中國印刷業的地位同樣不像他們表現得那么低調。作為綜合型集團公司,凸版旗下擁有利豐雅高、凸版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北京日邦等在業內頗具競爭力的印刷企業。數據顯示,2010年,利豐雅高完成銷售收入約19.1億元,凸版印刷(深圳)完成銷售收入約5.4億元,北京日邦銷售收入約在2億元左右,以此推算,凸版中國印刷業務年銷售收入在26.5億元以上,整體實力當在國內印刷企業前三之列。而在期刊印刷領域,憑借利豐雅高多年的市場積淀,凸版中國則是當之無愧的市場冠軍。
利潤豐厚的煙包印刷領域一直是“大鱷”叢生的沃土,澳科控股則是這片沃土上最神奇的隱者。盡管早在2004年便在港交所上市,在內地有十多家控股企業、主攻煙包市場的澳科控股卻一直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很多業內人士或許都聽說過青島黎馬敦、北京黎馬敦太平洋、昆明偉建、杭州偉成等公司的名號,卻很少有人將他們與澳科控股聯系在一起,而他們都是澳科控股旗下的企業。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10年,澳科控股營業額為26.5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3億元,領先于其主要競爭對手勁嘉股份2億多元,在國內煙包印刷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正美集團則是國內標簽印刷領域的王者,這家來自臺灣,長于內地的企業2010年標簽出貨量超過100億張,據業內人士估計銷售收入約在20億元左右,在年產值僅160多億元的標簽印刷領域可謂一枝獨秀。
大鱷進化史
利樂中國、凸版中國、澳科控股、正美集團自然不是隱身“大鱷”的全部,但4家企業合計130億元以上的年銷售規模已足以改變業界對中國大型印刷企業群體的固有認識。稍加分析便可發現,這4家在中國印刷市場舉足輕重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企業屬性而言,均是外資企業。利樂中國、凸版中國自不待言,澳科控股的前身雖然是香港人李偉波在內地創辦的印刷企業偉誠集團,但在香港上市之后,經過一番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偉誠集團最終被全球最大煙包印刷企業澳大利亞AMCOR集團控股。正美集團則是一家來自臺灣的家族企業(按我國現行法律,港澳臺資本在內地設立的企業參照外資企業管理)。這些“外來者”如何在中國市場一步步成長為各自細分領域,乃至整個印刷業的“大鱷”?
回顧4家企業的成長史,他們在中國市場的開始都算不上完美。利樂在1972年便進入中國,直到1987年才在中國設立了第一家企業北京特許包裝材料生產廠。同年,日本凸版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5年后在深圳成立了其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印刷企業,但由于種種原因,此后其在中國印刷市場的發展長期陷入停頓。正美集團1995年進入內地設立深圳、上海工廠之時,中國標簽市場尚處于蒙昧期,市場需求有限,即使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人均標簽需求量仍只有0.2平方米。澳科控股的前身偉誠集團成立于1998年,但5年之后其營業額僅為2.3億港元。
在超大型印刷企業的培育名單上,當納利、紫江、雅圖仕、永發印務、上海煙印都是當仁不讓的備選,在2011年的百強印刷企業榜上他們位居前五,年銷售收入最高的近32億元,最低的亦有近21億元。然而還有一批企業,他們的體量與五強相差無幾,甚至更為龐大,卻由于種種原因,在業內并不為人熟知。利樂中國、凸版中國、澳科控股、正美集團……,這些名字或熟悉,或陌生,但于大多數業內人士而言,這些企業就猶如潛水的“大鱷”,偶爾會露出一鱗半爪,卻很難得見全貌。
大隱隱于市
在資訊無比發達的互聯網時代,盡管印刷“大鱷”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隱私,以免過度暴露于鎂光燈下,但網絡時代的信息拼圖還是為我們揭開了他們神秘的面紗。通過匯總各種渠道搜集到的信息可以確信,在利樂中國、凸版中國、澳科控股、正美集團這些很少以整體形象現身行業的企業之中,不僅隱藏著各個細分市場的領跑者,而且“潛伏”著中國印刷市場真正的大鱷,他們無愧于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作為全球無菌液體食品包裝市場的領跑者,利樂公司自1972年進入中國市場,默默耕耘40年一直不顯山不露水,北京印刷協會公布的一項數據卻一舉將利樂推向了行業的中心。據該協會統計,2009年利樂包裝(北京)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達27億元,占北京地區印刷業銷售產值的13.6%。此等銷售規模比被認為是國內最大印刷企業的當納利中國同年銷售收入要高出近1億元。而除了北京之外,利樂還在廣東佛山、江蘇昆山、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設有生產企業。在公開的市場信息中,利樂從未提及在中國市場的整體銷售數據,但紛美包裝有限公司的IPO文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作為利樂在中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紛美包裝IPO文件披露,按收益(基本等同于銷售收入)計,2009年,利樂、紛美包裝分別占中國無菌包裝市場72.1%、8.5%的市場份額,而紛美包裝該年度銷售收入約為7.7億元,以此推算利樂當年在中國無菌包裝市場取得的銷售收入約為65.3億元,遠遠領先于國內其他印刷企業。
同為國際巨頭,日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在中國印刷業的地位同樣不像他們表現得那么低調。作為綜合型集團公司,凸版旗下擁有利豐雅高、凸版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北京日邦等在業內頗具競爭力的印刷企業。數據顯示,2010年,利豐雅高完成銷售收入約19.1億元,凸版印刷(深圳)完成銷售收入約5.4億元,北京日邦銷售收入約在2億元左右,以此推算,凸版中國印刷業務年銷售收入在26.5億元以上,整體實力當在國內印刷企業前三之列。而在期刊印刷領域,憑借利豐雅高多年的市場積淀,凸版中國則是當之無愧的市場冠軍。
利潤豐厚的煙包印刷領域一直是“大鱷”叢生的沃土,澳科控股則是這片沃土上最神奇的隱者。盡管早在2004年便在港交所上市,在內地有十多家控股企業、主攻煙包市場的澳科控股卻一直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很多業內人士或許都聽說過青島黎馬敦、北京黎馬敦太平洋、昆明偉建、杭州偉成等公司的名號,卻很少有人將他們與澳科控股聯系在一起,而他們都是澳科控股旗下的企業。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10年,澳科控股營業額為26.5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3億元,領先于其主要競爭對手勁嘉股份2億多元,在國內煙包印刷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正美集團則是國內標簽印刷領域的王者,這家來自臺灣,長于內地的企業2010年標簽出貨量超過100億張,據業內人士估計銷售收入約在20億元左右,在年產值僅160多億元的標簽印刷領域可謂一枝獨秀。
大鱷進化史
利樂中國、凸版中國、澳科控股、正美集團自然不是隱身“大鱷”的全部,但4家企業合計130億元以上的年銷售規模已足以改變業界對中國大型印刷企業群體的固有認識。稍加分析便可發現,這4家在中國印刷市場舉足輕重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企業屬性而言,均是外資企業。利樂中國、凸版中國自不待言,澳科控股的前身雖然是香港人李偉波在內地創辦的印刷企業偉誠集團,但在香港上市之后,經過一番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偉誠集團最終被全球最大煙包印刷企業澳大利亞AMCOR集團控股。正美集團則是一家來自臺灣的家族企業(按我國現行法律,港澳臺資本在內地設立的企業參照外資企業管理)。這些“外來者”如何在中國市場一步步成長為各自細分領域,乃至整個印刷業的“大鱷”?
回顧4家企業的成長史,他們在中國市場的開始都算不上完美。利樂在1972年便進入中國,直到1987年才在中國設立了第一家企業北京特許包裝材料生產廠。同年,日本凸版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5年后在深圳成立了其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印刷企業,但由于種種原因,此后其在中國印刷市場的發展長期陷入停頓。正美集團1995年進入內地設立深圳、上海工廠之時,中國標簽市場尚處于蒙昧期,市場需求有限,即使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人均標簽需求量仍只有0.2平方米。澳科控股的前身偉誠集團成立于1998年,但5年之后其營業額僅為2.3億港元。
- 相關新聞:
- ·傳統書刊印刷企業實現轉型發展需做的工作 2013.02.27
- ·印刷電子:給整個印刷行業帶來新商機 2013.02.27
- ·利用好商務印刷 讓市場營銷事半功倍 2013.02.27
- ·印刷企業整合重組:做大不等于做強 2013.02.2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