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制造將進入二十年的仿徨期
2012-11-09 10:34 來源:中國新時代 責編:王岑
- 摘要:
- 中國制造用了三十年,在規模上追上了美國,成就斐然。除了一些應該肯定和贊揚的因素之外,后發優勢也是不容置疑的。
【CPP114】訊:中國制造用了三十年,在規模上追上了美國,成就斐然。除了一些應該肯定和贊揚的因素之外,后發優勢也是不容置疑的。這就好像前邊已經有人在市場經濟這條路上,摸索了一百多年,我們在幾十年徘徊之后急起直追,不久就趕上了前邊的人。因為有比較多的參考借鑒,讓我們前行的速度更快。不過,當我們越來越與先行國家齊頭并進的時候,繼續前行的速度就不會一直那么快了。一個少年兒童成長得快,到了青年就長得慢了,但不是不成長了,而是成長的形式更加復雜,更多在質量和內涵上。
上世紀哪些因素的發展使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翻閱美國近代史,有這樣一些大的直接因素構成了美國的強大,他們的綜合疊加解釋了為什么只有一個3億多人口的國家仍然擁有遙遙領先的GDP:
1. 一百多年前開始石油和電力的大開發。那個時候,石油工業和發電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能源與新能源行業;
2. 一百多年前持續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鋼鐵大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美國人大規模推廣了英國人發明的氧氣煉鋼技術,降低了鋼鐵冶煉成本,首次把鋼材廣泛應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建筑行業等城市化過程中;
3. 一百年前持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汽車、家用電器等基礎家庭用品的大規模發明和制造。這其中,以通用為代表的大規模流水生產方法使廉價耐用消費品產品流向千家萬戶;
4. 上世紀上半葉持續到現在的航空、航天、核能、軍工、計算機、互聯網、信息技術等高科技創新產業的興起;
5. 一百多年前在美國興起并持續至今的支持所有行業發展的普遍的科學管理、工業工程、精益生產活動,提高了各行各業的勞動生產率;
6. 一百多年來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自由金融資本對工業企業的服務、滲入和支持,加速了市場自然需要的各行各業企業和市場的自然協調發展;
7.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大量出現的企業利基化(聚集和差異化發展)趨勢和大量的中小微專業化企業專注某一細分市場和產品,分散競爭目標,減少重復投資建設,減少均質化競爭,形成大量可以支持高利潤、高員工收入的利基企業。
回顧過去的幾十多年,中國在前三項的規模上都趕上了美國?梢钥闯,當中國處于短缺經濟的時候,前三項滿足了當時中國對最急缺的物質資源的基本需求。在“四人幫”垮臺后,萬里到安徽省擔任省委書記,徑直去農村微服私訪,發現很多人家一家人只有一條褲子,大部分人家沒有煤燒,房子也是漏的,交通和其他公共設施就更不用說了。在那種情況下,中國要急起直追,當然要先解決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的供給。而且,相對來說,在這些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國家意志和全民統一起來,聯合作用,產生巨大效果。
不過,當中國在這些方面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一的時候,“中國定律”出現了:中國做什么,什么便宜;中國買什么,什么貴。因為中國一個國家,在這些領域中所占的份額太大了。當中國和全世界的老百姓都得到了足夠多的初、中級的中國制造產品,再多生產、多采購,就會出現“中國定律”的效果。
比中國定律更讓人擔心的是資源和環境。不僅是西方人越來越擔心和不滿“中國胃”對自然資源的吞噬,中國人自己也越來越擔心了。隨著空氣質量越來越惡化,全國各地傳來越來越多的重金屬污染造成健康危害,誰都希望中國今后的發展更加低碳環保。
上世紀哪些因素的發展使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翻閱美國近代史,有這樣一些大的直接因素構成了美國的強大,他們的綜合疊加解釋了為什么只有一個3億多人口的國家仍然擁有遙遙領先的GDP:
1. 一百多年前開始石油和電力的大開發。那個時候,石油工業和發電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能源與新能源行業;
2. 一百多年前持續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鋼鐵大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美國人大規模推廣了英國人發明的氧氣煉鋼技術,降低了鋼鐵冶煉成本,首次把鋼材廣泛應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建筑行業等城市化過程中;
3. 一百年前持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汽車、家用電器等基礎家庭用品的大規模發明和制造。這其中,以通用為代表的大規模流水生產方法使廉價耐用消費品產品流向千家萬戶;
4. 上世紀上半葉持續到現在的航空、航天、核能、軍工、計算機、互聯網、信息技術等高科技創新產業的興起;
5. 一百多年前在美國興起并持續至今的支持所有行業發展的普遍的科學管理、工業工程、精益生產活動,提高了各行各業的勞動生產率;
6. 一百多年來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自由金融資本對工業企業的服務、滲入和支持,加速了市場自然需要的各行各業企業和市場的自然協調發展;
7.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大量出現的企業利基化(聚集和差異化發展)趨勢和大量的中小微專業化企業專注某一細分市場和產品,分散競爭目標,減少重復投資建設,減少均質化競爭,形成大量可以支持高利潤、高員工收入的利基企業。
回顧過去的幾十多年,中國在前三項的規模上都趕上了美國?梢钥闯,當中國處于短缺經濟的時候,前三項滿足了當時中國對最急缺的物質資源的基本需求。在“四人幫”垮臺后,萬里到安徽省擔任省委書記,徑直去農村微服私訪,發現很多人家一家人只有一條褲子,大部分人家沒有煤燒,房子也是漏的,交通和其他公共設施就更不用說了。在那種情況下,中國要急起直追,當然要先解決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的供給。而且,相對來說,在這些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國家意志和全民統一起來,聯合作用,產生巨大效果。
不過,當中國在這些方面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一的時候,“中國定律”出現了:中國做什么,什么便宜;中國買什么,什么貴。因為中國一個國家,在這些領域中所占的份額太大了。當中國和全世界的老百姓都得到了足夠多的初、中級的中國制造產品,再多生產、多采購,就會出現“中國定律”的效果。
比中國定律更讓人擔心的是資源和環境。不僅是西方人越來越擔心和不滿“中國胃”對自然資源的吞噬,中國人自己也越來越擔心了。隨著空氣質量越來越惡化,全國各地傳來越來越多的重金屬污染造成健康危害,誰都希望中國今后的發展更加低碳環保。
- 相關新聞:
- ·解讀中國造紙行業的“黃金十年” 2012.10.25
- ·食品和包裝機械由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 2012.10.12
- ·警惕:我國制造業“空心化”風險增大 2012.10.10
- ·印刷業的“中國品牌”英美人未曾聽說 2012.10.0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