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印刷:百年老廠是如何煉成的
2012-08-02 08:36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作者:李彥 責編:王岑
- 摘要:
- 7月24日下午的上海,陽光燦爛,風和日麗,在著名的錦江飯店小禮堂最顯眼處,佇立著一塊巨大的紅色展板,上面用金黃色大字記錄著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印刷)100年來走過的印記。中華印刷百年紀念大會就在這里舉行。
【CPP114】訊:1912年,中華書局印刷所創辦;
1935年,印刷所新建廠房投入使用;
1951年,國內首本《毛澤東選集》由中華書局印刷所印制;
1961年,印制的《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藏畫集》于1963年獲萊比錫世界博覽會金獎;
1987年,時任上海市市長江澤民來廠視察,題詞“發展文化,振興中華”,并在廠里向全市人民通過電視直播“元旦獻詞”;
1998年,中華印刷廠改制,更名為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
2008年,以中華公司為主的“五廠聯動”資產重組與資源整合實現新中華的規;s化梯度轉移;
2010年,印制的2009版《辭海》(彩圖本)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印刷復制獎)殊榮;
……
7月24日下午的上海,陽光燦爛,風和日麗,在著名的錦江飯店小禮堂最顯眼處,佇立著一塊巨大的紅色展板,上面用金黃色大字記錄著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印刷)100年來走過的印記。中華印刷百年紀念大會就在這里舉行。
做一家百年老廠,歷來是企業家的夢想。為了解中華印刷這家百年老廠是怎樣煉成的,7月25日,《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來到位于上海青浦現代印刷基地的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所在地,探尋這家企業經久不衰的奧秘。
文化名人的聚集地
1912年,出版家陸費逵等人在上海創辦了中華書局。同年秋,設立了僅有6臺“老爺”印刷機的中華書局印刷所,雖然局促在上海福州路惠福里小小的廠房內,但它刊印的中華民國首套教科書《中華新教科書》,引領潮流,風行全國。
1953年,中華印刷在上海澳門路新建了廠房,開始規模化生產。新廠投入使用時,徐悲鴻特畫巨幅奔馬《日進無疆》。首版《辭!繁闶窃谶@里印刷的,采用的是鉛印。1954年,中華書局公私合營,編輯部遷往北京,印刷所則留在了上海……
走進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建立的中華印刷文化展示室,“我們的作者,我們的員工”兩大照片墻撞進人們的視線,梁啟超、陸費逵、舒新城、于右任、馬君武、沈雁冰、李達、田漢、張聞天、潘漢年、葉圣陶、朱自清、徐志摩、陳伯吹、茅盾、嚴復、巴金、胡適、錢鐘書等一大批文化精英頭像赫然在目,他們或受聘任職,或特約著述,或入股經營,這些文化大家跟中華印刷有著千絲萬縷的因緣。
在中華印刷百年紀念大會上,《中外書摘》主編汪耀華告訴記者,以陸費逵在中華打拼30年形成的名人效應,對于中華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一段時期,中華的日子是靠印刷賺錢度日的,印刷的發展也促進了中華的出版。這種市場效應,對于現在的出版企業而言,只能是夢想了。
1935年,印刷所新建廠房投入使用;
1951年,國內首本《毛澤東選集》由中華書局印刷所印制;
1961年,印制的《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藏畫集》于1963年獲萊比錫世界博覽會金獎;
1987年,時任上海市市長江澤民來廠視察,題詞“發展文化,振興中華”,并在廠里向全市人民通過電視直播“元旦獻詞”;
1998年,中華印刷廠改制,更名為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
2008年,以中華公司為主的“五廠聯動”資產重組與資源整合實現新中華的規;s化梯度轉移;
2010年,印制的2009版《辭海》(彩圖本)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印刷復制獎)殊榮;
……
7月24日下午的上海,陽光燦爛,風和日麗,在著名的錦江飯店小禮堂最顯眼處,佇立著一塊巨大的紅色展板,上面用金黃色大字記錄著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印刷)100年來走過的印記。中華印刷百年紀念大會就在這里舉行。
做一家百年老廠,歷來是企業家的夢想。為了解中華印刷這家百年老廠是怎樣煉成的,7月25日,《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來到位于上海青浦現代印刷基地的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所在地,探尋這家企業經久不衰的奧秘。
文化名人的聚集地
1912年,出版家陸費逵等人在上海創辦了中華書局。同年秋,設立了僅有6臺“老爺”印刷機的中華書局印刷所,雖然局促在上海福州路惠福里小小的廠房內,但它刊印的中華民國首套教科書《中華新教科書》,引領潮流,風行全國。
1953年,中華印刷在上海澳門路新建了廠房,開始規模化生產。新廠投入使用時,徐悲鴻特畫巨幅奔馬《日進無疆》。首版《辭!繁闶窃谶@里印刷的,采用的是鉛印。1954年,中華書局公私合營,編輯部遷往北京,印刷所則留在了上海……
走進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建立的中華印刷文化展示室,“我們的作者,我們的員工”兩大照片墻撞進人們的視線,梁啟超、陸費逵、舒新城、于右任、馬君武、沈雁冰、李達、田漢、張聞天、潘漢年、葉圣陶、朱自清、徐志摩、陳伯吹、茅盾、嚴復、巴金、胡適、錢鐘書等一大批文化精英頭像赫然在目,他們或受聘任職,或特約著述,或入股經營,這些文化大家跟中華印刷有著千絲萬縷的因緣。
在中華印刷百年紀念大會上,《中外書摘》主編汪耀華告訴記者,以陸費逵在中華打拼30年形成的名人效應,對于中華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一段時期,中華的日子是靠印刷賺錢度日的,印刷的發展也促進了中華的出版。這種市場效應,對于現在的出版企業而言,只能是夢想了。
- 相關新聞:
- ·探索民營印刷企業上?聞摮晒D型之路 2012.08.02
- ·中華印刷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在滬舉行 2012.07.25
- ·從北京到芝加哥:中華印刷文化的張揚 2012.06.1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