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出版是中國文化的選擇
2012-06-28 08:46 來源:今晚報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當前的出版選擇,在相當程度上,不再是思想的選擇,文化的選擇,情趣的選擇,品位的選擇,而是金錢的選擇,經濟效益的選擇。如此,出版的文化本質就被異化,出版物的思想文化質量自然會下滑。
【CPP114】訊:近日,幾位出版界同志在一起閑聊,談到如今出版的圖書越來越多,但值得閱讀的圖書卻越來越少,有保留價值的圖書更少。自然,這里的“少”,是相對數量的“多”而言的。從絕對量來看,可讀的書與可保留的書,也還是有一些的。不過,數量和質量的嚴重不對稱,則是當前出版業之痛。
忽視質量,盲目發展數量,有違出版的功能。出版是一種文化的選擇。由于文化走向普及,社會上能夠寫作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并不是寫出來的任何書稿都有出版價值的。出版的功能,正是要從大量的書稿中,經過比較選擇,把優秀的著作物挑選出來,編輯加工成正式出版物,加以褒揚推廣;同時認真把關,不讓那些劣質文化通過出版得到傳播。這樣有取有舍,不僅由于出版的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將所有人寫出來的書稿都予以出版;更由于著眼文明建設的使命,不宜讓那些劣質文稿問世傳播。如今出版物市場魚龍混雜,“魚”多“龍”少,高質量圖書不多,低質量讀物不少,在相對程度上,就是缺乏應有的文化選擇。
社會上曾有“出版難”之嘆。這種“難”有不好處,也有好處。應當出的書不能出版,“難”成了應當清除的攔路虎。不過,也正因為有這個“難”,才把那些質量不合要求的書稿擋在門外,保證了出版質量。如今,“出版難”問題也還存在,但難度是大大減弱了。不少書稿盡管缺少應有的學術文化含量,但只要請來趙公元帥,交出書號費,出版的大門就洞開了,F在不少出版社的新書數量所以年年大增,就是借書號換錢,多出一本多一本收入,在出書上就“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了。按正常情況,一個編輯一年能編六七本書就算不錯了,可如今有的編輯一年竟能發稿近百部,一個人就是不睡覺不吃飯,也編不了這么多的書。實際上,這里編輯應有的選稿審稿改稿校稿等職責都不再履行了,有的就是一手收錢,一手發稿,真可謂“出版大門八字開,有錢無文請進來”,如此,平庸劣質的書自然就大量涌現了。自然,也還存在“出書難”的情況,不過,主要不再是“難”于無文,而是“難”于無錢。一些具有學術文化含量的書稿,由于“曲高和寡”,出版社擔心銷路有限,經濟效益不好,如果作者不給出版補貼,或不能獲得政府的出版資助,書稿往往只能“胎死腹中”。
當前的出版選擇,在相當程度上,不再是思想的選擇,文化的選擇,情趣的選擇,品位的選擇,而是金錢的選擇,經濟效益的選擇。如此,出版的文化本質就被異化,出版物的思想文化質量自然會下滑。
應當說,面對市場經濟環境,出版業需要講經濟效益,但是,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賺錢為本,利潤優先。因為,圖書是思想的載體,文明的階梯,出版的責任和使命,是要將優秀的文稿選擇出來,為人類和社會做深度文化的傳播和積累。圖書與一般媒體上的“一次性消費”的文字不同,應力爭有較長的生命力,其中優秀者,能“深入歷史,化作永恒”,成為人類思想文化庫中的“保留節目”。是故書壇有一句話:“書比人長壽”。“長壽”的書往往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可急功近利之風,使不少出版人不能潛心于文化,而是熱衷于搞快餐化、低俗化的淺陋讀物,以至每年出版的數量龐大的圖書,許多都是“過眼煙云”,難以實現傳播和積累優秀文化的出版使命。
時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出版要特別重視營銷和包裝。“只要營銷到位、包裝到位,衛生紙都可以當書發行出去。”對現代圖書出版來說,確實需要加強營銷和包裝,但是,以文化為魂的出版,永遠只能是“內容為王”,營銷和包裝只能是“王”的輔臣,而決不可“喧賓奪主”。如果憑借營銷和包裝,將“衛生紙當書發行出去”,那么,出版也就徹底背叛了自己的文化之魂,淪落成“衛生紙”了。當然,大多數出版人不會認同這一看法,會堅持“內容為王”,為提高出版質量,認真進行文化選擇的。
忽視質量,盲目發展數量,有違出版的功能。出版是一種文化的選擇。由于文化走向普及,社會上能夠寫作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并不是寫出來的任何書稿都有出版價值的。出版的功能,正是要從大量的書稿中,經過比較選擇,把優秀的著作物挑選出來,編輯加工成正式出版物,加以褒揚推廣;同時認真把關,不讓那些劣質文化通過出版得到傳播。這樣有取有舍,不僅由于出版的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將所有人寫出來的書稿都予以出版;更由于著眼文明建設的使命,不宜讓那些劣質文稿問世傳播。如今出版物市場魚龍混雜,“魚”多“龍”少,高質量圖書不多,低質量讀物不少,在相對程度上,就是缺乏應有的文化選擇。
社會上曾有“出版難”之嘆。這種“難”有不好處,也有好處。應當出的書不能出版,“難”成了應當清除的攔路虎。不過,也正因為有這個“難”,才把那些質量不合要求的書稿擋在門外,保證了出版質量。如今,“出版難”問題也還存在,但難度是大大減弱了。不少書稿盡管缺少應有的學術文化含量,但只要請來趙公元帥,交出書號費,出版的大門就洞開了,F在不少出版社的新書數量所以年年大增,就是借書號換錢,多出一本多一本收入,在出書上就“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了。按正常情況,一個編輯一年能編六七本書就算不錯了,可如今有的編輯一年竟能發稿近百部,一個人就是不睡覺不吃飯,也編不了這么多的書。實際上,這里編輯應有的選稿審稿改稿校稿等職責都不再履行了,有的就是一手收錢,一手發稿,真可謂“出版大門八字開,有錢無文請進來”,如此,平庸劣質的書自然就大量涌現了。自然,也還存在“出書難”的情況,不過,主要不再是“難”于無文,而是“難”于無錢。一些具有學術文化含量的書稿,由于“曲高和寡”,出版社擔心銷路有限,經濟效益不好,如果作者不給出版補貼,或不能獲得政府的出版資助,書稿往往只能“胎死腹中”。
當前的出版選擇,在相當程度上,不再是思想的選擇,文化的選擇,情趣的選擇,品位的選擇,而是金錢的選擇,經濟效益的選擇。如此,出版的文化本質就被異化,出版物的思想文化質量自然會下滑。
應當說,面對市場經濟環境,出版業需要講經濟效益,但是,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賺錢為本,利潤優先。因為,圖書是思想的載體,文明的階梯,出版的責任和使命,是要將優秀的文稿選擇出來,為人類和社會做深度文化的傳播和積累。圖書與一般媒體上的“一次性消費”的文字不同,應力爭有較長的生命力,其中優秀者,能“深入歷史,化作永恒”,成為人類思想文化庫中的“保留節目”。是故書壇有一句話:“書比人長壽”。“長壽”的書往往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可急功近利之風,使不少出版人不能潛心于文化,而是熱衷于搞快餐化、低俗化的淺陋讀物,以至每年出版的數量龐大的圖書,許多都是“過眼煙云”,難以實現傳播和積累優秀文化的出版使命。
時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出版要特別重視營銷和包裝。“只要營銷到位、包裝到位,衛生紙都可以當書發行出去。”對現代圖書出版來說,確實需要加強營銷和包裝,但是,以文化為魂的出版,永遠只能是“內容為王”,營銷和包裝只能是“王”的輔臣,而決不可“喧賓奪主”。如果憑借營銷和包裝,將“衛生紙當書發行出去”,那么,出版也就徹底背叛了自己的文化之魂,淪落成“衛生紙”了。當然,大多數出版人不會認同這一看法,會堅持“內容為王”,為提高出版質量,認真進行文化選擇的。
- 相關新聞:
- ·“新打印,新機會”產業峰會將于9月23日在珠舉行 2012.06.27
- ·黑龍江嫩江召開規范印刷企業經營秩序工作會議 2012.06.27
- ·領略西部風韻 新疆桑皮紙繪畫展亮相長沙 2012.06.27
- ·科技出版傳媒上市已進入初審20多家文化企業排隊上市 2012.06.2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