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創造奇跡 出版必須轉型
2012-04-23 09:2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編:陳培
- 摘要:
- 2010年,山西教育出版社與央視合作出版《公司的力量》,正式上市發行后一周即登上各大圖書排行榜的前列,至今已七次印刷,發行逾30萬冊。在此,我并不是要推銷這本圖書,之所以提到它,源于本書給我們的諸多啟示。
一、從全面經營到專業板塊,實現企業競爭方式的轉型
現代出版產業是由編、印、發、供等上下游產業緊密銜接的一個鏈狀結構。在信息技術的不斷沖擊下,這個產業鏈的環節不斷細化、分化,正在形成鏈條更長、范圍更寬的產業體系。在出版市場競爭格局日益國際化的趨勢下,企業要在各個業務領域占據市場領先地位同樣很難做到。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上一些跨國出版公司,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它們曾一度將各自的經營拓展至文化基礎設施、文化工業、金融、旅游、房地產等諸多領域。但9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企業紛紛實施戰略轉型,通過資本運作,將自己的領域重新集中到內容產業,實現了向優勢業務的集聚。培生集團、貝塔斯曼集團、圣智學習集團等都是這一戰略轉型的典型案例。目前,國際出版公司一方面在投資選擇上更加注意利用各國各地的比較優勢,拓展核心業務市場,另一方面在不斷延伸核心業務價值鏈上也更加舍得投入。新技術背景下,跨國傳媒公司產業結構升級的特點同樣顯示,擴大核心產業的內涵,不斷鞏固壯大成熟價值鏈,是產業升級成功的基礎。
就我國出版產業而言,避免各地全面開花,加快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經營業務;避免規模不經濟以及單一市場的增長極限,對于企業發展和行業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這是一種企業競爭方式的調整。做到這一步,需借助資源整合的力量,對企業內部或外部資源做深度評估和調整,需出版企業對自身的價值鏈進行深入的分析,加快構建起以某些業務為核心不斷向外延展的經營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形成專業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從一地經營到“四跨”經營,實現產業組織結構的轉型
前面談到出版傳媒公司“大的不一定都好”,但可以肯定,“好的則一定都強”。這個“強”內容很多,包括強大的市場,強大的資本,強勢的人才,強勢的品牌,強有力的業務經營能力等等。很難想象,單一的收入結構和限制性區域市場能夠產生這種強大的公司。
做強做大中國出版產業,同樣需要一批產業集中度高、市場拓展力強的大型骨干企業,但在現實的產業環境下造就這樣的企業,須首先解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打破地域、部門界限,實現產業組織結構從一地到“四跨”的轉型。這無疑是下一步體制轉型的重要內容。
“轉型”的意義在于,調適各種發展的關鍵因素,有效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研究表明,推動當代中國出版傳媒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行業自身的發展邏輯和變化規律,二是社會大系統的發展和變化所提出的要求,三是傳播技術的革命性進步。其中,第二個因素具有根本性意義。作為體制轉型重要內容的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產業發展,這一轉型無疑符合了行業自身的發展邏輯。但不能不關注這樣一個事實:出版單位以企業姿態進入市場后,其賴以發展的“社會大系統”尚沒有巨大發展或變化較慢,也即“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還沒有形成。“統一”,即沒有壟斷經營、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文化市場具有規則的一致性和流動的自由性;“開放”,即各種市場對內對外開放,之間既相互關聯又互相滲透;“競爭”,即有良好的優勝劣汰機制,多元市場主體自由平等地參與競爭;“有序”,即價格公開透明,產權保護有力,流通渠道暢通,市場信譽良好。我國目前的出版市場情況是相對封閉,競爭無序,這一狀態正日益成為產業發展的巨大困難和障礙。單從這一層面講,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僅僅是達到了體制改革初期的、基本的要求,體制轉型完全到位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為此,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議是完全正確的。當然,這個巨大變革在當代中國是一個復雜的歷史進程,必然會糾葛到諸多的社會矛盾和利益,還可能引起某種混亂甚至無序。正因如此,深化體制改革才體現出更為深層的意義,“轉型”才能最終發揮出促進產業發展的巨大力量。
- 相關新聞:
- ·東莞查獲非法印刷出版物4459份 2012.04.05
- ·印刷出版:報紙的去紙化轉型 2012.04.05
- ·9名大學生手繪哈爾濱省首張高!熬G地圖”印刷出版 2012.04.05
- ·中國地圖印刷出版基地順利封頂 2012.04.0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