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全書》的轉型帶給我們的啟示
2012-03-30 09:29 來源:百道新出版研究院 責編:王岑
- 摘要:
- 《大英百科全書》近日宣布將終止紙質版的出版,未來把重點放在開發數字資產上。一位曾在大英百科全書工作過的教育界人士結合親身經歷,談了這一轉型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
【CPP114】訊:我在1998年至2001年期間,供職于大英百科全書的網站(Britannica.com),該網站由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下屬的一個新公司負責運營。這份工作讓我有機會親歷了第一輪互聯網淘金熱的美好憧憬時期(1999年至2000年),以及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的快速崩潰時期(2001年)。在我看來,《大英百科全書》的經歷——包括其決定停止出版紙本書的最新進展——都有值得讓我們借鑒到如今的高等教育領域中的經驗教訓。
《大英百科全書》進入數字出版領域已有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那時它就支持通過LexisNexis數據庫平臺獲取其內容;而后的1989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CD-ROM產品;1994年,大英百科全書開始支持網上訂閱;1999年《大英百科全書》資產分派,成立了Britannica.com分公司(該公司后來又并入了其母公司)。
Britannica.com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網站,因為它被設想成一個完全免費、基于廣告的服務平臺,這樣的設想將讓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所有內容完全免費面向世界各地、任何可以接入互聯網中的用戶使用。(這是否讓你聯想到了我們目前所提倡的開放式教育運動?)
即便是在十三年后的今天,所有這些構想在我聽起來都還是合情合理的。但事實上發生的情況是這樣的,Britannica.com網站在1999年啟動后,其即刻吸引了大規模的訪問,這一度造成網站的崩潰(這場崩潰延續了數周)。盡管最終新技術的應用解決了這一難題,但贏利模式卻未能因新技術的出現而找到出路。Britannica.com網站一直未能想出解決方案,為這個網站找到足夠有吸引力的內容以讓其獲得廣告收入。制作高質量的獨家內容以及獲得多媒體材料授權都是非常昂貴的,加之1999年或2000年的廣告市場也并未強勁到足以支持該網站實現這個計劃。
我認為,這次教訓給高等教育的啟示并不是說我們就應該堅持現狀而不敢于嘗試改變。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是頗為智慧的,它早在1999年就意識開放的數字化模式加之多樣化的收入來源,遠比印刷版圖書和單一的訂閱訂購選項這一收入來源更富潛力。在當時,我們所無法做到的是將這樣的愿景付諸實踐。我們不知道如何用與可獲得的廣告收入相匹配的開發和發行成本來發布高質量的產品。運作一本紙質出版物或者一種基于訂閱的數字出版物,其所要具備的技能與運行一項基于廣告的業務所需的技能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說,我們能否成功地促使我們現有教育體系的轉變并不僅僅取決于我們擁有了促成變革的方法,而更多地要有賴于我們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的能力。
當然,在我就職于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時,另一個讓我們完全誤解的新興產物就是維基百科。2001年維基百科問世之時,我記得我的許多同事都對由用戶創造和允許用戶修改這一百科全書理念不屑一顧。這樣的理念與許多大英百科全書出版人概念中的百科全書——即經過權威作家創造、精心編輯和制作而成的出版物——完全相悖。這次教訓給我們的啟發是,對于傳統學院和大學,也一定存在著類似于維基百科這類的新興產物,而我們很可能低估了這個新事物對我們的核心商業模式可能產生的影響。
我想要強調的是,我在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的同事們都是我所共事過的最聰明、最敬業的一群人。他們非常專業,立志要編寫出高質量的知識產品,并讓世界上盡可能多的人能夠獲得這些知識。大英百科全書之所以有了我所見證(和參與)的失利,并不是因為這家公司缺乏智慧、創造性、激情或者辛苦的付出。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我們,不能主觀臆斷地認為,一旦擁有了最佳的決策以及豐富的經歷,當我們在面對因互聯網的催生的新模式和新對手時,就一定比《大英百科全書》更具有免疫力。
《大英百科全書》紙質出版物停止出版的消息的公布,或許預示著這家公司已經找到了如何實現自身轉型以進入數字時代的辦法。有新聞報道,《大英百科全書》正跳出了參考文獻出版領域,并正在向擁有100億美元市值的學校課程和數字學習市場進軍。這似乎是一個明智的舉措。我很清楚,由生產捆綁的紙質版產品到提供一系列數字化服務,這樣的轉型對于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來說有多困難。
《大英百科全書》進入數字出版領域已有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那時它就支持通過LexisNexis數據庫平臺獲取其內容;而后的1989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CD-ROM產品;1994年,大英百科全書開始支持網上訂閱;1999年《大英百科全書》資產分派,成立了Britannica.com分公司(該公司后來又并入了其母公司)。
Britannica.com是一個具有革命性的網站,因為它被設想成一個完全免費、基于廣告的服務平臺,這樣的設想將讓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所有內容完全免費面向世界各地、任何可以接入互聯網中的用戶使用。(這是否讓你聯想到了我們目前所提倡的開放式教育運動?)
即便是在十三年后的今天,所有這些構想在我聽起來都還是合情合理的。但事實上發生的情況是這樣的,Britannica.com網站在1999年啟動后,其即刻吸引了大規模的訪問,這一度造成網站的崩潰(這場崩潰延續了數周)。盡管最終新技術的應用解決了這一難題,但贏利模式卻未能因新技術的出現而找到出路。Britannica.com網站一直未能想出解決方案,為這個網站找到足夠有吸引力的內容以讓其獲得廣告收入。制作高質量的獨家內容以及獲得多媒體材料授權都是非常昂貴的,加之1999年或2000年的廣告市場也并未強勁到足以支持該網站實現這個計劃。
我認為,這次教訓給高等教育的啟示并不是說我們就應該堅持現狀而不敢于嘗試改變。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是頗為智慧的,它早在1999年就意識開放的數字化模式加之多樣化的收入來源,遠比印刷版圖書和單一的訂閱訂購選項這一收入來源更富潛力。在當時,我們所無法做到的是將這樣的愿景付諸實踐。我們不知道如何用與可獲得的廣告收入相匹配的開發和發行成本來發布高質量的產品。運作一本紙質出版物或者一種基于訂閱的數字出版物,其所要具備的技能與運行一項基于廣告的業務所需的技能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說,我們能否成功地促使我們現有教育體系的轉變并不僅僅取決于我們擁有了促成變革的方法,而更多地要有賴于我們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的能力。
當然,在我就職于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時,另一個讓我們完全誤解的新興產物就是維基百科。2001年維基百科問世之時,我記得我的許多同事都對由用戶創造和允許用戶修改這一百科全書理念不屑一顧。這樣的理念與許多大英百科全書出版人概念中的百科全書——即經過權威作家創造、精心編輯和制作而成的出版物——完全相悖。這次教訓給我們的啟發是,對于傳統學院和大學,也一定存在著類似于維基百科這類的新興產物,而我們很可能低估了這個新事物對我們的核心商業模式可能產生的影響。
我想要強調的是,我在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的同事們都是我所共事過的最聰明、最敬業的一群人。他們非常專業,立志要編寫出高質量的知識產品,并讓世界上盡可能多的人能夠獲得這些知識。大英百科全書之所以有了我所見證(和參與)的失利,并不是因為這家公司缺乏智慧、創造性、激情或者辛苦的付出。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我們,不能主觀臆斷地認為,一旦擁有了最佳的決策以及豐富的經歷,當我們在面對因互聯網的催生的新模式和新對手時,就一定比《大英百科全書》更具有免疫力。
《大英百科全書》紙質出版物停止出版的消息的公布,或許預示著這家公司已經找到了如何實現自身轉型以進入數字時代的辦法。有新聞報道,《大英百科全書》正跳出了參考文獻出版領域,并正在向擁有100億美元市值的學校課程和數字學習市場進軍。這似乎是一個明智的舉措。我很清楚,由生產捆綁的紙質版產品到提供一系列數字化服務,這樣的轉型對于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來說有多困難。
- 相關新聞:
- ·是維基百科擊敗《大英百科全書》嗎? 2012.03.22
- ·大英百科全書停止發行印刷版 全面轉向數字版 2012.03.14
- ·《大英百科全書》退出印刷歷史 2008.03.19
- ·大英百科如何反擊維基百科 2007.11.0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