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時:國家不重視 雕版印刷就可能全部失傳
2011-12-02 09:47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陳義時,1947年生。出身于雕版世家,13歲隨父學藝。2007年,經國家文化部確定,他成為中國雕版印刷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新成立的廣陵古籍刻印社,有60多個人。雖然人少,但印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像《西廂記》、《四明叢書》、《適園叢書》這些書,當時都有出版。不過,由于當時人都想學一些現代的東西,加上學的都是簡化字,古書也看不懂,所以這些書的銷售并不是太好。回來刻印社就計劃刻《毛澤東選集》,打樣子都打了十幾種,文件也都批下來了。
批下來以后我們集中精力來做這個《毛澤東選集》,才剛開始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文革”中,雕版印刷屬于“四舊”的東西,所以廣陵古籍刻印社又停業了,之后又是十多年沒法做了。
我是十四歲那年,1960年左右開始在高旻寺做學徒。在去高旻寺前,我在家里還學了一年多,基本的東西都掌握才去的。當時在高旻寺,十幾歲的學徒就兩個人,我是刻版的,另一個是寫字的。最后也就我們兩個保存下來了,其他的人都沒保存下來。除了我們之外,當時廣陵古籍刻印社的職工大多是做雕版的老人了,最年輕的也有五十多歲。
那時候,廣陵古籍刻印社屬于國家單位,沒有關系根本進不來。我之所以能進來,還是因為一個經理和我父親說,你家是祖傳的,就讓你兒子進來吧。除了我父親之外,還有七八個老人的手藝都還不錯。我做學徒的時候,他們幾個都很喜歡我,把我當自己的小孩看,相當喜歡。所以我誰都可以學,誰都可以說。所以我的進步也就比較快,大概學了一年就開始在廠里自己完成任務了。
南都:當時做學徒的話最開始學的是什么呢?
陳義時:先是練手,握刀的時候手必須穩,另外刻木頭的深淺要把握好。練好這些之后就開始刻一些簡單的字了,都是師傅一筆一筆地教。這種簡單的雕刻,大概要練個大半年。
我當學徒的時候,父親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我現在還記得一件事,當時我父親在高旻寺是車間主任,所有雕版都要經過他手。有一次老師傅刻一個版子來了,我也在那個地方刻,刻了以后老師傅就拿給我父親看,他一看那版子里有一個線條沒有做好,一來火,就把版子一摔,那版子正好從我頭頂上飛過去了。后來那個老師傅又來高旻寺,就把我刻的字看了一遍,他事后就和人說,“陳正春兒子刻的東西,跟我差不多啊。”當時我也不知道這個情況,還坐在一邊刻字,但我父親就火起來,走過來就給了我一巴掌。我父親一直告誡我們,這是祖傳手藝,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比別人還要高,比別人好,你要是刻得不好就在丟他的臉。
南都:整個雕版行業后來衰落,你父親心情應該是非常抑郁?
陳義時:他心情不是很好。但是這也是時代原因,日本人打來了,誰也沒有辦法,是必然的趨勢。但自己失業,就難免有些失落感了,畢竟之前辦了那么大的一個作坊,沒幾年就倒閉了。最后到高旻寺,又有事做,也很開心。但到“文革”的時候,高旻寺又全部關了。
我們在“文革”中倒也沒受到什么沖擊,回鄉下種地去了。不過放在高旻寺的版子被燒掉了不少。當時在高旻寺有一個全國最大的藏經樓,里面放的都是老版子,最后都被燒掉了。“文革”的損失還是非常大的。不過幸運的是,當時北京一個記者到了揚州,了解到紅衛兵是要把所有版子都燒掉、毀掉。他回去之后就在《人民日報》內參上把這件事情登了出來。周總理一看,覺得這是一個好東西,要保留,于是特地打電話到江蘇省,要他們趕快把這些版保留起來。周總理過問之后,國家才又開始比較重視,相當于把這些版子秘密地保護下來了。
經過“文革”之后,刻印社的人員又減少了不少。過去這些刻字的一般都是年齡比較大了,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有的老人也不在了,所以人員是越來越少了。到1978年左右恢復刻印社的時候,他們把我父親又請回來,當時也就只有五六個老人了。
- 相關新聞:
- ·中國雕版印刷——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2011.11.25
- ·雕版印刷術促進佛教傳播 2011.11.23
- ·第七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再現雕版印刷術 2011.10.31
- ·揚州雕版印刷技藝首登美國 2011.10.1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