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式”將現印刷業聚合效應
2011-07-08 08:49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印刷技術有一個評判標準,那就是對色彩的還原度。印刷業同樣比拼的是產業文化特色。園區發展也必須以推動城市文化產業、打造城市特色產業為最終目標。走訪中,很多加盟企業表示,希望借園區之力,為城市貢獻一抹精彩的顏色。
【CPP114】訊:紙質圖書是否還有存在價值?信息容量大、更新快、便攜的電子書出現,曾引人思考。
除了難以改變的閱讀習慣外,圖書的精美裝楨、印刷精細的插圖,再配一張影像光盤,不僅為精彩內容錦上添花,還使圖書更具珍藏價值這只是“精包裝文化”的一個小小的效應。
作為推動文化產業振興發展的配套產業,印刷工業園的管理模式在全國最早出現在廣州和長三角地區,發展最快的是溫州和廣州。有業內人士評價,印刷產業水平的南北差距足有20年。先天不足能否后天彌補?總投資16億元、占地55.86萬平方米的哈爾濱印刷出版文化科技工業園區,被寄予更多期待。
地域效應的A面與B面
3年前,南方白酒曾流行金卡紙包裝;3年后,這種逐漸退出南方市場的包裝技術,在哈爾濱僅有一兩家規模較大的企業能夠做到,且用的還是南方設備。
包裝經濟力量薄弱的背后,是地域效應所產生的物流問題,這是長久困擾龍江印刷業發展的一個關鍵。我省印刷資源總資源達207億元,其中哈市占到120億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市800多家印刷企業中,95%以上企業廠房是租賃的,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水平處于低、小、散狀態。哈市實際的印刷包裝能力,每年只能完成9.8億元,這使得90%以上的印刷資源流向外省,每年直接損失產值100億元以上。
產品外包給南方,不僅直接導致成本增加,還加劇了龍江印刷產業發展的被動。“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很難有好環境施展。”哈市印刷業的大環境,曾令從業多年的哈爾濱市印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洪濤一度感到迷茫。“南方技術不斷出新,北方只能跟風。”
歷經5年,去年申報成功的哈爾濱印刷出版文化科技工業園區,標志著哈市文化產業振興邁出了實質性一步。恰恰是地域,令印聯投資發展公司決定擔當園區的總投資方和牽頭人。
“第一個目標,就是奪回那100個億。”付洪濤告訴記者,平房區哈南工業新城內的印刷產業園區預計明年末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實現產值80億元,提供3萬余個就業機會,且首要服務的正是我省印刷業,從而帶動全省實現印刷行業水平的提檔升級。付洪濤堅信:東北工業迅猛發展的大環境,同樣會為印刷業提供精良的設備與寶貴的管理思路。下一個目標,是利用哈爾濱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地域優勢,闖入俄羅斯更為廣闊的潛在市場,因為俄羅斯印刷業并不發達,大部分印刷產品需要從歐洲進口。
集團作戰產生“聚能環”效應
電池的“聚能環”并沒有改變電池容量,卻能夠在防止短路和漏電的基礎上延長電池儲存時間。印刷工業園區同樣不是把大大小小的企業單一的聚集,而是如何實現資源整合。
南方的印刷工業園區無外乎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政府行為,即將企業聚集在一起,但實際生產中仍然各自為政;一種是牽頭負責的企業僅充當物業角色,將一些印刷企業召入園區后進行物業式管理。東北地區已經投產的沈陽印刷產業園區采用的是前一種,但集結效果并不理想。“這種1+1模式并沒有產生化學反應。”付洪濤告訴記者,哈爾濱印刷工業園區計劃以規;、集約化、集團化方向發展,規劃設計包括外大包區、精包裝區、商務印刷區等十大功能區。這其中,印聯投資發展公司的角色是一個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投資主體,相當于一個協會,而不是一個物業。企業在園區集資入股后,將實現資源共享和印包行業資源的整合。
印刷業是需要“扎堆”的產業,其動力首要來自于原材料成本的節約。
聚能效應的另一個體現,是園區化模式使印刷產業的上下游企業銜接緊密,實現“一站式”運營。同時,廠房與資金的優勢同樣明顯。
“園區應該更多為企業孵化器提供更多保障,讓其進得來、留得住、活得好,而園區生存的動力來自于政府的扶持。”付洪濤告訴記者,園區全部投產后,預計總產值將在5年內達到110億元,是哈爾濱現有總產值的10倍。目前,印刷產業園的法人單位由最初的35家增加到50家,陸續會有更多企業集結過來。“園區將實行全面化、正規化的整改與整合,希望有越來越多企業參與進來,實現哈市印刷企業的華麗轉身。”
印出城市顏色
全國的印刷專業大學僅一兩所,很多綜合大學曾開設的印刷專業,近幾年不少都取消了。“印刷行業其實需要很多高端人才,他們將是園區的一筆關鍵財富。”付洪濤告訴記者,以往很多企業需要到南方尋找專業技術人才,而同時面臨人員培訓成本高、周期長、跳槽幾率大等問題。新建園區將成立政府扶持的專業印刷職業技術學校,為企業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并設置勞務公司,解決印刷企業臨時性大訂單所產生的加急人才需求。他也相信,規模龐大的產業園區將留住更多專業人才。
印刷技術有一個評判標準,那就是對色彩的還原度。印刷業同樣比拼的是產業文化特色。園區發展也必須以推動城市文化產業、打造城市特色產業為最終目標。走訪中,很多加盟企業表示,希望借園區之力,為城市貢獻一抹精彩的顏色。
在這條以紙為載體實現價值轉化的道路上,一切已悄然起步。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前5個月印刷業總產值增14.25%
香港印刷業商會楊金溪會長榮獲“銅紫荊星章”
印刷企業品牌效應 從海德堡看印刷業品牌建設
前5個月印刷業總產值增14.25%
除了難以改變的閱讀習慣外,圖書的精美裝楨、印刷精細的插圖,再配一張影像光盤,不僅為精彩內容錦上添花,還使圖書更具珍藏價值這只是“精包裝文化”的一個小小的效應。
作為推動文化產業振興發展的配套產業,印刷工業園的管理模式在全國最早出現在廣州和長三角地區,發展最快的是溫州和廣州。有業內人士評價,印刷產業水平的南北差距足有20年。先天不足能否后天彌補?總投資16億元、占地55.86萬平方米的哈爾濱印刷出版文化科技工業園區,被寄予更多期待。
地域效應的A面與B面
3年前,南方白酒曾流行金卡紙包裝;3年后,這種逐漸退出南方市場的包裝技術,在哈爾濱僅有一兩家規模較大的企業能夠做到,且用的還是南方設備。
包裝經濟力量薄弱的背后,是地域效應所產生的物流問題,這是長久困擾龍江印刷業發展的一個關鍵。我省印刷資源總資源達207億元,其中哈市占到120億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市800多家印刷企業中,95%以上企業廠房是租賃的,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水平處于低、小、散狀態。哈市實際的印刷包裝能力,每年只能完成9.8億元,這使得90%以上的印刷資源流向外省,每年直接損失產值100億元以上。
產品外包給南方,不僅直接導致成本增加,還加劇了龍江印刷產業發展的被動。“即使有好的想法,也很難有好環境施展。”哈市印刷業的大環境,曾令從業多年的哈爾濱市印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洪濤一度感到迷茫。“南方技術不斷出新,北方只能跟風。”
歷經5年,去年申報成功的哈爾濱印刷出版文化科技工業園區,標志著哈市文化產業振興邁出了實質性一步。恰恰是地域,令印聯投資發展公司決定擔當園區的總投資方和牽頭人。
“第一個目標,就是奪回那100個億。”付洪濤告訴記者,平房區哈南工業新城內的印刷產業園區預計明年末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實現產值80億元,提供3萬余個就業機會,且首要服務的正是我省印刷業,從而帶動全省實現印刷行業水平的提檔升級。付洪濤堅信:東北工業迅猛發展的大環境,同樣會為印刷業提供精良的設備與寶貴的管理思路。下一個目標,是利用哈爾濱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地域優勢,闖入俄羅斯更為廣闊的潛在市場,因為俄羅斯印刷業并不發達,大部分印刷產品需要從歐洲進口。
集團作戰產生“聚能環”效應
電池的“聚能環”并沒有改變電池容量,卻能夠在防止短路和漏電的基礎上延長電池儲存時間。印刷工業園區同樣不是把大大小小的企業單一的聚集,而是如何實現資源整合。
南方的印刷工業園區無外乎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政府行為,即將企業聚集在一起,但實際生產中仍然各自為政;一種是牽頭負責的企業僅充當物業角色,將一些印刷企業召入園區后進行物業式管理。東北地區已經投產的沈陽印刷產業園區采用的是前一種,但集結效果并不理想。“這種1+1模式并沒有產生化學反應。”付洪濤告訴記者,哈爾濱印刷工業園區計劃以規;、集約化、集團化方向發展,規劃設計包括外大包區、精包裝區、商務印刷區等十大功能區。這其中,印聯投資發展公司的角色是一個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投資主體,相當于一個協會,而不是一個物業。企業在園區集資入股后,將實現資源共享和印包行業資源的整合。
印刷業是需要“扎堆”的產業,其動力首要來自于原材料成本的節約。
聚能效應的另一個體現,是園區化模式使印刷產業的上下游企業銜接緊密,實現“一站式”運營。同時,廠房與資金的優勢同樣明顯。
“園區應該更多為企業孵化器提供更多保障,讓其進得來、留得住、活得好,而園區生存的動力來自于政府的扶持。”付洪濤告訴記者,園區全部投產后,預計總產值將在5年內達到110億元,是哈爾濱現有總產值的10倍。目前,印刷產業園的法人單位由最初的35家增加到50家,陸續會有更多企業集結過來。“園區將實行全面化、正規化的整改與整合,希望有越來越多企業參與進來,實現哈市印刷企業的華麗轉身。”
印出城市顏色
全國的印刷專業大學僅一兩所,很多綜合大學曾開設的印刷專業,近幾年不少都取消了。“印刷行業其實需要很多高端人才,他們將是園區的一筆關鍵財富。”付洪濤告訴記者,以往很多企業需要到南方尋找專業技術人才,而同時面臨人員培訓成本高、周期長、跳槽幾率大等問題。新建園區將成立政府扶持的專業印刷職業技術學校,為企業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并設置勞務公司,解決印刷企業臨時性大訂單所產生的加急人才需求。他也相信,規模龐大的產業園區將留住更多專業人才。
印刷技術有一個評判標準,那就是對色彩的還原度。印刷業同樣比拼的是產業文化特色。園區發展也必須以推動城市文化產業、打造城市特色產業為最終目標。走訪中,很多加盟企業表示,希望借園區之力,為城市貢獻一抹精彩的顏色。
在這條以紙為載體實現價值轉化的道路上,一切已悄然起步。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前5個月印刷業總產值增14.25%
香港印刷業商會楊金溪會長榮獲“銅紫荊星章”
印刷企業品牌效應 從海德堡看印刷業品牌建設
前5個月印刷業總產值增14.2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