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大批死亡 中國書畫紙之鄉現紙荒
2011-07-07 10:35 來源:四川日報 責編:陳伊超
- 摘要:
- 夾江手工造紙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安徽宣紙齊名,被張大千譽為“國之二寶”。2006年,夾江竹紙制作技藝成功申報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CPP114】訊:這兩天,四川樂山夾江縣福華紙制品廠廠長張焱華有點發愁。“不是因為書畫紙的銷售問題。6月份才接到臺灣客戶十幾萬元的訂單。”
那他在愁什么?
原來,接到了訂單,但原料紙供應卻跟不上。
張焱華說,夾江本地市場幾乎無原料紙可買。6月底,他在鄉下租了幾畝地,投資逾100萬的造紙廠正抓緊建設,爭取早日完工投產。
張焱華的煩惱在樂山夾江眾多紙商中不是個案。自從5月組團去北京參加了第27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作為“中國書畫紙之鄉”的夾江縣,卻面臨愈發緊張的“紙荒”。
樂山夾江紙歷史悠久,怎么現在突然會出現“等紙下鍋”的尷尬呢?
原因一
重要配料慈竹大批死亡
“參加一次博覽會,知名度就提升一次,書畫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比去年上漲了50%左右。”今年5月,包括張焱華在內的夾江20余戶書畫紙生產廠家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300余名經銷商,攜各種規格、檔次的“夾江紙”組團赴京參加第27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深刻感受到了國家級“非遺”品牌帶來的無限商機。
據統計,展覽期間夾江18家企業與商家達成定購合同金額1000余萬元,對港、澳、臺貿易總額200余萬元。
然而,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夾江書畫紙行業主要為安徽的毛坯的“宣紙”工藝貼牌生產。用原料紙做紙坯,在染紙、木版印刷、帖札、裝裱、紙札等加工環節,保持著夾江傳統的雕刻水印、熟宣加工工藝。市場份額被“徽宣”壟斷,目前,夾江部分書畫紙企業仍以“徽宣”冠名。其書畫紙的品種已達240余個,年產量5000余噸,年產值2.4億元。
伴隨著“夾江紙”的崛起,夾江年畫也重新活躍起來。夾江年畫以夾江竹紙為載體,一般經六次套色印制而成,全手工操作。2008年6月,夾江年畫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樣一來,一張“夾江紙”集兩項國家級‘非遺’為一體,為重新叫響‘夾江書畫紙’品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該縣文化局副局長張磊表示。
銷量看漲,使得“夾江紙”對原材料的需求劇增,而從2009年開始,夾江書畫紙的重要配料慈竹大批死亡,新栽種的竹子尚未成熟,“這是夾江紙出現原料荒的原因之一。”張磊分析。
原因二
造紙行業利潤空間較小
將“簾子”(制造竹紙的工具)在盛滿紙漿的池子里來回晃動,簾子上便平整地鋪滿了一層紙漿,揭下“簾子”,一張竹紙便“誕生”了……7月5日,在夾江縣馬村狀元紙廠,記者親眼目睹了一名抄紙師傅的手工操作。
“一張手工竹紙的誕生,從選料到抄撈共15個大環節,7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重要。”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占堯說。
“正是由于工序繁多,再加上造紙行業的利潤空間較小,愿意投身造紙行業的技術人才儲備不足,這是原料紙生產量越來越少的第二個原因。”張磊說,他嘆口氣,“夾江紙文化產業不斷壯大背后卻是造紙行業生產力的捉襟見肘。”
6月底,由于夾江本地市場買不到原料紙,張焱華已預付了5萬元通過商會里的老鄉在安徽采購“宣紙”。與此同時,由造紙戶轉型做精加工的張焱華,再次轉向,新建造紙廠以保證原料紙的供應。
原因
造紙的人少賣紙的人多
與從事造原紙的技術人才越來越少的現象相反的是,夾江在外從事書畫紙銷售的人員人數眾多。
在市場上,安徽宣紙在當地占有絕對的優勢。張磊舉了個生動的例子,在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安徽宣紙要求博覽會主辦方將其展廳設在“夾江紙”旁邊,以“分庭抗禮”。“僅僅半年時間,在安徽宣紙的全國片區銷售經理里,夾江籍經理的人數迅速由12人被削減為2人。”
為破解“等紙下鍋”的困境,夾江開始借力引智,廣開源頭。
在政府的扶持下,楊占堯在馬村鄉恢復了傳統手工造紙的72道工序。目前,有投資方欲開發馬村紙鄉,“馬村手工造紙體驗游”項目正在前期洽談中。
在博覽會上,夾江與山東臨沂大千紙坊簽約,投資5000萬建書畫紙深加工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夾江書畫紙龍頭企業,年產書畫紙50萬刀,深加工產品品種80多個,將有效緩解夾江紙生產力不足的問題;集“大千紙坊”、“手工造紙博物館”、“書畫紙研究”、“字畫裝裱”、“書畫紙展銷”為一體,遼寧沈陽吉墨齋投資1.5億元,欲打造“紙韻街項目”……
【背景資料】
夾江手工造紙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安徽宣紙齊名,被張大千譽為“國之二寶”。2006年,夾江竹紙制作技藝成功申報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英國印刷企業面臨紙荒
智利大地震 韓紙荒出版業大亂
紙張價格幅度不會太大 勿因心慌擴大了紙荒
紙荒讓中國出版業遭遇寒冬 紙價瘋漲書價也漲?
那他在愁什么?
原來,接到了訂單,但原料紙供應卻跟不上。
張焱華說,夾江本地市場幾乎無原料紙可買。6月底,他在鄉下租了幾畝地,投資逾100萬的造紙廠正抓緊建設,爭取早日完工投產。
張焱華的煩惱在樂山夾江眾多紙商中不是個案。自從5月組團去北京參加了第27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作為“中國書畫紙之鄉”的夾江縣,卻面臨愈發緊張的“紙荒”。
樂山夾江紙歷史悠久,怎么現在突然會出現“等紙下鍋”的尷尬呢?
原因一
重要配料慈竹大批死亡
“參加一次博覽會,知名度就提升一次,書畫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比去年上漲了50%左右。”今年5月,包括張焱華在內的夾江20余戶書畫紙生產廠家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300余名經銷商,攜各種規格、檔次的“夾江紙”組團赴京參加第27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深刻感受到了國家級“非遺”品牌帶來的無限商機。
據統計,展覽期間夾江18家企業與商家達成定購合同金額1000余萬元,對港、澳、臺貿易總額200余萬元。
然而,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夾江書畫紙行業主要為安徽的毛坯的“宣紙”工藝貼牌生產。用原料紙做紙坯,在染紙、木版印刷、帖札、裝裱、紙札等加工環節,保持著夾江傳統的雕刻水印、熟宣加工工藝。市場份額被“徽宣”壟斷,目前,夾江部分書畫紙企業仍以“徽宣”冠名。其書畫紙的品種已達240余個,年產量5000余噸,年產值2.4億元。
伴隨著“夾江紙”的崛起,夾江年畫也重新活躍起來。夾江年畫以夾江竹紙為載體,一般經六次套色印制而成,全手工操作。2008年6月,夾江年畫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樣一來,一張“夾江紙”集兩項國家級‘非遺’為一體,為重新叫響‘夾江書畫紙’品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該縣文化局副局長張磊表示。
銷量看漲,使得“夾江紙”對原材料的需求劇增,而從2009年開始,夾江書畫紙的重要配料慈竹大批死亡,新栽種的竹子尚未成熟,“這是夾江紙出現原料荒的原因之一。”張磊分析。
原因二
造紙行業利潤空間較小
將“簾子”(制造竹紙的工具)在盛滿紙漿的池子里來回晃動,簾子上便平整地鋪滿了一層紙漿,揭下“簾子”,一張竹紙便“誕生”了……7月5日,在夾江縣馬村狀元紙廠,記者親眼目睹了一名抄紙師傅的手工操作。
“一張手工竹紙的誕生,從選料到抄撈共15個大環節,7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重要。”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占堯說。
“正是由于工序繁多,再加上造紙行業的利潤空間較小,愿意投身造紙行業的技術人才儲備不足,這是原料紙生產量越來越少的第二個原因。”張磊說,他嘆口氣,“夾江紙文化產業不斷壯大背后卻是造紙行業生產力的捉襟見肘。”
6月底,由于夾江本地市場買不到原料紙,張焱華已預付了5萬元通過商會里的老鄉在安徽采購“宣紙”。與此同時,由造紙戶轉型做精加工的張焱華,再次轉向,新建造紙廠以保證原料紙的供應。
原因
造紙的人少賣紙的人多
與從事造原紙的技術人才越來越少的現象相反的是,夾江在外從事書畫紙銷售的人員人數眾多。
在市場上,安徽宣紙在當地占有絕對的優勢。張磊舉了個生動的例子,在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安徽宣紙要求博覽會主辦方將其展廳設在“夾江紙”旁邊,以“分庭抗禮”。“僅僅半年時間,在安徽宣紙的全國片區銷售經理里,夾江籍經理的人數迅速由12人被削減為2人。”
為破解“等紙下鍋”的困境,夾江開始借力引智,廣開源頭。
在政府的扶持下,楊占堯在馬村鄉恢復了傳統手工造紙的72道工序。目前,有投資方欲開發馬村紙鄉,“馬村手工造紙體驗游”項目正在前期洽談中。
在博覽會上,夾江與山東臨沂大千紙坊簽約,投資5000萬建書畫紙深加工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夾江書畫紙龍頭企業,年產書畫紙50萬刀,深加工產品品種80多個,將有效緩解夾江紙生產力不足的問題;集“大千紙坊”、“手工造紙博物館”、“書畫紙研究”、“字畫裝裱”、“書畫紙展銷”為一體,遼寧沈陽吉墨齋投資1.5億元,欲打造“紙韻街項目”……
【背景資料】
夾江手工造紙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安徽宣紙齊名,被張大千譽為“國之二寶”。2006年,夾江竹紙制作技藝成功申報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英國印刷企業面臨紙荒
智利大地震 韓紙荒出版業大亂
紙張價格幅度不會太大 勿因心慌擴大了紙荒
紙荒讓中國出版業遭遇寒冬 紙價瘋漲書價也漲?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