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古籍淺說
2011-06-05 09:49 來源:東方早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歷經明、清易代的滄桑巨變,宋本大量流失。于是宋本之研究、鑒定日益受到重視,版本學、目錄學乃應運而生,成為清代學術領域的一門顯學。
《新刊嵩山居士全集五十四卷》,為晁公遡撰,其門生刻本,現雖有常熟瞿氏舊藏彭元瑞所校之抄本傳世,但抄本仍有較多訛誤,如目錄卷四十四《答甄以道一幅》,此“甄”為姓氏,抄本誤作“瓶”,如卷五《今歲試士竟置酒起文堂延主司且作詩送之》“吟詩必二雅”,誤“雅”為“推”;“鄉黨為嘆息”誤作“鄉黨為歡息”,如無此宋本,均將成為難以破解之謎。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一卷》系南宋力主北伐名臣張浚之子張栻所撰,鑒定為宋孝宗時浙江刻本。元明兩代均無翻刻本。有清初抄本(陳揆稽瑞樓藏)以及陸心源藏“影寫宋刊本”流傳,彼此異文互見,如此書之“燭微消患”,陳本作“燭奸除害”,陸本作“燭照數計”,亦均可解釋。但此書十三葉之“侍衛之臣不懈于內”,陳、陸二本均作“不解于內”,顯然訛誤。后面“亮屯祁山招鮮卑”陳本作“招譯卑”,“規諫不用”,陳本作“視諫不用”,也都無法解讀了。此外,《劉子十卷》與明代正統《道藏》本作了比勘,異文亦多,顯系兩種文本,難以評判優劣!督鹗浫怼,為宋淳熙間龍舒齋刻本,因系殘本,最初不知刊刻年代,上世紀八十年代,《古逸叢書三編》出版,所收《金石錄三十卷》乃龍舒齋刻本,比勘之下,乃發現殘本若干補缺字,增刪文字、改字、誤字、衍字與脫字。
通過宋本與各種抄本、刻本的比較,不僅僅進一步確認了宋刻的事實,同時對宋本的文物價值、文獻價值亦為有力論證。
《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圖錄》之完成主要是建國后新一代版本學后起之秀的努力,而其成長則與前輩大師顧廷龍、潘景鄭、瞿鳳起等的培養不可分。另有一更為重要的因素,明清兩代版本學家、藏書家已經作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積累至為豐富經驗。如離開此一個堅實的基礎,此書亦難以完成。
編著實事求是地引證諸多前賢的論點,從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開始,明代、清代、近代、現代有關的本學專著均不無摘引。而對清代版本學大師黃丕烈之題跋最為重視,其《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之題跋二通,均按墨跡原件版圖收入。此外《丁卯集》、《重彫足本鑒戒錄十卷》,《會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劉子十卷》、《侍郎葛公歸愚集二十卷》、《梁谿先生文集一百八十卷》、《嘉祐集十五卷》等七部宋本亦均有黃丕烈題跋,亦均按墨跡原件制圖收入,而《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圖錄》所收題跋以黃丕烈居第一位,居第二者為顧廣圻,則僅兩部宋本之題跋。黃丕烈、顧廣圻諸人題跋皆作為宋本的有力佐證才制圖,編著者之重視程度自不待言。
此書對前賢有關宋本論述、處理上的疏漏皆一一指出,或予以補正,語氣方面則相當冷靜、客觀,如《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編著者謂:
此本首冠《春秋二十國年表》,簡記春秋二十國更替與大事。自周而下,依次為魯、蔡、曹、衛、滕、晉、鄭、齊、秦、楚、宋、杞、陳、吳、邾、莒、薛、許、小邾;蚩裳a宋刻別本之未備,也可糾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之著錄漏略許國之失。
即是一例。又如《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五卷》,潘祖蔭《滂喜齋藏書記》因其紙背有“至元……”等字樣,未能確認為宋本。編著者肯定“據此定為元刻本者不確”!段鳟牼邮看呵锉纠怼罚戊淘^通志堂本出自毛氏汲古閣舊鈔,編著者強調通志堂本非宋本原來面貌,亦即否定了何焯之結論。諸如此類,等等。
宋本古籍是珍稀的國寶,研究的專家極為稀少,上海圖書館編著此書確實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重大貢獻。拜讀之時作了札記。是否能起到介紹或導讀的作用,心中無把握。如能引起批評,確是拋磚引玉,乃我之愿望也。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古籍版本的賞與辨
遠離大眾壓力倍增 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兒
古籍印刷工藝展演
我國少數民族古籍出版物超過5000種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