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平原“三紙一化”甩掉污染帽子
2011-01-17 14:16 來源:中國紙業網 責編:劉慧
- 摘要:
- 山東德州正大紙業、滬平永發、華中紙業和原德齊龍化工這 “三紙一化”曾是平原縣的“財柱子”。然而,最近幾年這兩大產業在國家宏觀調控與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幾經“生”與“死”的考驗,最終通過“綠色轉軌”實現了脫胎換骨的產業轉變,徹底告別了“三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實現了“三低(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昔日的傳統產業煥發了新的生機。
【CPP114】訊:山東德州正大紙業、滬平永發、華中紙業和原德齊龍化工這 “三紙一化”曾是平原縣的“財柱子”。然而,最近幾年這兩大產業在國家宏觀調控與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幾經“生”與“死”的考驗,最終通過“綠色轉軌”實現了脫胎換骨的產業轉變,徹底告別了“三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實現了“三低(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昔日的傳統產業煥發了新的生機。
“在一個經濟欠發達縣,如果徹底將‘三紙一化’砍掉,條件不成熟,也不現實、不科學。”平原縣主要領導認為,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工藝,不管是化工產品還是紙原料及紙制品,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傳統產業做大、做精、做細同樣有競爭力。”該縣在總結造紙、化工兩產業的發展歷程后,發現在造紙、化工產業上有兩條軟肋:一是粗放經營導致了不可持續發展,二是人才匱乏導致動力不足。為此,他們從轉變企業家思想觀念入手,打破過去那種 “武大郎開店”的落后做法,實施了 “廠長進高校、專家平原行”活動,鼓勵企業打開廠門,掛大聯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人才,淘汰落后思想、落后工藝和落后原料。他們先后與中化集團、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生物發酵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機構對接,建立聯合試驗室3處,引進高端專業技術人才180多名。
通過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調整原料結構,該縣把 “三紙一化”的發展模式從“能源高消耗型”轉變成了 “清潔生產型”。兩大產業共實施技改項目60多個。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重點實施了總投資20億元的45·80 (45萬噸合成氨、 80萬噸尿素)生產技術改造項目,投資8億元改造了年產24萬噸甲醇項目,投資9760萬元實施了節能變頻項目;正大紙業痛下決心實施造紙原料結構調整,徹底關停了草漿生產線,新上了年產9萬噸化機漿項目和廢紙脫墨項目,生產高檔特種紙,既減少了污染和排放,又提高了效益;滬平永發自主研發了生物制漿技術,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利用新技術生產優質瓦楞原紙和包裝紙,比利用美廢、國廢制漿噸節省成本700多元,并且達到了中斷水不外排;華中紙業新上了熱能變頻自動化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噸紙成本節省180元。4家企業的COD、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每年下降8%—10%,目前均達到了國家控制的排放標準。
上年,該縣 “三紙一化”產業迎來了“生產成本低、環保效益好、產品差異化大”的好勢頭,實現了扭虧為盈。高強瓦楞原紙、文化用紙、雙面膠特種紙的噸紙利潤分別達到800元、 600元和500元。全年,尿素、合成氨、高檔文化用紙、新聞紙、瓦楞原紙等產品市場勢頭強勁,兩產業的銷售收入達到了25億元。
目前,平原縣已制定了“十二五”時期化肥和造紙產業戰略發展規劃;市袠I,以發展尿素、復合肥及下游延伸產品為重點,著力培育精細化工,打造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力爭到“十二五”末化肥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噸;造紙行業,以重點發展國內短缺的造紙品種和國家鼓勵的特種用紙、文化用紙、生活用紙、紙制品深加工項目為主,在全國推廣造紙企業的生物制漿和零排放技術,培植國家大型高檔紙生產研發基地,到“十二五”末,造紙產能達到200萬噸。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山東諸城一紙企自費建萬噸污水處理廠
太陽紙業通過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復查
山東:組織內部資料出版物印刷質量評估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