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復制的經典工藝:珂羅版印刷技術
2006-04-07 19:12 來源:必勝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珂羅版印刷是平版印刷的一種。珂羅版是英語Collotype的音譯,也有說“珂羅”可譯為膠質的意思,珂羅版印刷極大多數是用于古代藏畫、書法、碑拓、璽印等數量不多的復制。其過程是將原稿盡可能原大地經照相分色成四色膠片,經過修正后,復曬在涂布感光膠層并經過研磨的玻璃印版上,經涂上彩色油墨后以宣紙復蓋其上,通過手動壓力機(時稱落石架子,后改為電動)逐一按規線將圖像轉印至宣紙上。對彩色圖像需反復套色。因宣紙較薄,故套色正確頗為不易。它沒有網點組合,故易最大可能地類似原稿。因印品數量極少,至今即使是書畫復制膺品,也彌足珍貴了。
珂羅版印刷技術是德國人阿爾貝特發明的。關于此項技術發明的確切時間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早在1864年,有的說是1867年、1868年、1869年等等,總之,這應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事兒。這個時期,歐洲近代印刷技術發展很快,以蒸汽為動力的印刷機械也發明并投入使用。
1814年,德國制成蒸汽驅動滾筒式平臺鉛印機;
1839年,法國發明銀版照相法;
1841年,英國發明碘化銀紙照相法;
1847年,法國人發明蛋白印相法;
1850年,法國制成蒸汽驅動滾筒式平臺石印機;
1855年,法國人發明照相石印;
1865年,美國制成卷筒紙輪轉鉛印機;
1867年,平板印刷用金屬板材替代了印石;
1884年,德國發明加網復制出濃淡色調的印刷品;
1907年,英國取得絲網印版專利;
珂羅版產生在印刷技術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年代,一出現就顯示出獨特的、難以替代的藝術魅力。它的工藝大致如下:在約10毫米厚的磨砂玻璃上,涂上一層很薄的硅酸鈉為基底,上面再涂明膠和重鉻酸鹽,干燥后形成感光膜。這層干燥的薄膜產生一些細微的皺紋,用它和連續調陰圖接觸拷貝,在光照下,感光膜產生不同的硬化反映,最終制成印版。
珂羅版印刷技術發明后,很快傳到日本,1876年上海有正書局聘請日本專家實驗成功珂羅版印刷;隨后文明書局亦開始珂羅版印刷。1907年,商務印書館開始實驗珂羅版技術,1919年,終于成功地印出來宣紙15色套印。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功。從此,中國珂羅版印刷事業有了極大發展。二十世紀中葉,更新的印刷技術出現,珂羅版印刷曾一度衰弱。我國許多珂羅版印刷廠家被撤消,珂羅版似乎被人們遺忘了。然而,珂羅版技術畢竟有其特點,在印制復雜的書畫作品時,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稿件的藝術特色,達到其他印刷手段難以達到的藝術境界。珂羅版重新得到人們的認可,又似老樹新枝般地重生了。
上海博物館遷入人民廣場新館后,仍保留珂羅版車間,用于復制一些小件墨色、彩色的古代名家書畫,稍作裝裱供國內外參觀者選購。該館為了使有些巨幅古代名畫,既能長期入庫保存,又能在展廳展出,曾用珂羅版分段制版,用宣紙印刷成畫面的黑色輪廓,而由館內老畫師,對照原畫作精工上色臨繪,代替原件展出,一件展品甚至臨經年累月。
珂羅版印刷是一種復制藝術作品的專用特種技術,也是流程工藝,包含了照相、修版、曬版、印刷多道工序,操作中可變性極大,較難掌握,長期依靠經驗,憑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傳承。但這種作坊式的制作生產,很難發展,早年馳名此業的劉雪堂先生早已作古,后繼高手乏人了。據知現今上海僅“上博”有此設備并運轉,北京有一二家,浙江也尚有一二家。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