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物聯網困局
2010-04-08 09:22 來源:支點網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可以花費較小的代價,迅速掌握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主導權、專利權。至少,可以確立在專利主導權方面的對等地位。吉利收購沃爾沃案,可以提示我國政府研究幫助企業實施類似于吉利汽車收購案例的國家戰略。
【CPP114】訊:觀點
物聯網產業可以像吉利一樣,通過產權交易,迅速掌握有關的核心技術主導權、專利權,同時獲得將這些知識產權迅速市場化的環境和條件。
幾天來,吉利斥資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100%股權以及相關資產的新聞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據相關報道,沃爾沃凈資產超過15億美元、品牌價值接近百億美元,并且擁有高素質研發人才隊伍。這意味著吉利用于收購沃爾沃無形資產的資金不會超過3億美元。
吉利這宗買賣之所以劃算,首先就體現在所獲得的“無形資產”上,它們包括沃爾沃自有知識產權的商標、專利2450項; 福特公司無償轉讓給沃爾沃公司的發動機、平臺、模具等技術專利及有關權利1500項,100多個網址和200多個設計專利; 福特無償提供廣泛許可給沃爾沃公司的發動機技術45項,安全技術20項,沃爾沃專門使用技術40項及其他專利; 福特無償提供有限許可給沃爾沃公司的混合動力技術專利230項等等。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官方網站可以了解到: 近20年內(1991年~2010年3月25日),沃爾沃提出的專利國際申請達1493件。此外,近20年間,沃爾沃在全球各國申請的專利數量更達到10158件。而且后十年內申請專利的總量是前十年申請專利總量的兩倍。
何其劃算!
這讓我們不由想到此前引起廣泛關注的中國并不主導物聯網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問題。中國對物聯網的重視眾人皆知,但知識產權的困局也客觀存在。那么,吉利的算盤是不是可以給物聯網產業一點啟示呢?
客觀地說,在汽車產業,我國以前同樣沒有相關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主導權。但是,經過長期的努力發展,我國不僅跨入了世界汽車生產大國的行列,而且擁有了很多這一領域的技術。目前,吉利僅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已達716項(國家知識產權局2010年3月31日數據)。在此背景下,其成功收購了沃爾沃及其知識產權,預示著我國也必將獲得汽車產業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的主導地位。
實際上,我國物聯網產業同樣可以通過產權交易,實現低成本的知識產權貿易,迅速掌握有關的核心技術主導權、專利權,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而通過企業并購來實現低成本的知識產權貿易,案例并不鮮見,例如美國思科公司的眾多收購案、我國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等等。這些并購,不僅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產權,更能夠同時獲得將這些知識產權迅速市場化的環境和條件。
而目前在全球物聯網產業中,核心知識產權并非像有些媒體渲染的那樣“掌握在極少數企業手中”。有數據顯示: 1997年至今,世界各國有關物聯網中RFID技術的專利國際申請有14500余項,雖然來自美國企業和個人的申請數量占到一半以上,但從總體上看,專利申請數量的分布十分零散。這一分散狀況完全可以為中國企業所用。在物聯網產業中,我國并不乏資金、技術實力強大的企業,完全有能力實施這樣的戰略。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可以花費較小的代價,迅速掌握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主導權、專利權。至少,可以確立在專利主導權方面的對等地位。吉利收購沃爾沃案,可以提示我國政府研究幫助企業實施類似于吉利汽車收購案例的國家戰略。國家可以利用擁有的各種優勢資源(如外匯儲備),給予有技術實力和市場實施能力的企業充分資助,幫助這些企業去購買、掌握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資產。
如此,物聯網的知識產權危機也就完全可解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物聯網:歐盟在行動
中國將采取四大措施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
提高工作效率 物聯網技術多個領域顯身手
物聯網產業可以像吉利一樣,通過產權交易,迅速掌握有關的核心技術主導權、專利權,同時獲得將這些知識產權迅速市場化的環境和條件。
幾天來,吉利斥資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100%股權以及相關資產的新聞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據相關報道,沃爾沃凈資產超過15億美元、品牌價值接近百億美元,并且擁有高素質研發人才隊伍。這意味著吉利用于收購沃爾沃無形資產的資金不會超過3億美元。
吉利這宗買賣之所以劃算,首先就體現在所獲得的“無形資產”上,它們包括沃爾沃自有知識產權的商標、專利2450項; 福特公司無償轉讓給沃爾沃公司的發動機、平臺、模具等技術專利及有關權利1500項,100多個網址和200多個設計專利; 福特無償提供廣泛許可給沃爾沃公司的發動機技術45項,安全技術20項,沃爾沃專門使用技術40項及其他專利; 福特無償提供有限許可給沃爾沃公司的混合動力技術專利230項等等。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官方網站可以了解到: 近20年內(1991年~2010年3月25日),沃爾沃提出的專利國際申請達1493件。此外,近20年間,沃爾沃在全球各國申請的專利數量更達到10158件。而且后十年內申請專利的總量是前十年申請專利總量的兩倍。
何其劃算!
這讓我們不由想到此前引起廣泛關注的中國并不主導物聯網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問題。中國對物聯網的重視眾人皆知,但知識產權的困局也客觀存在。那么,吉利的算盤是不是可以給物聯網產業一點啟示呢?
客觀地說,在汽車產業,我國以前同樣沒有相關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主導權。但是,經過長期的努力發展,我國不僅跨入了世界汽車生產大國的行列,而且擁有了很多這一領域的技術。目前,吉利僅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已達716項(國家知識產權局2010年3月31日數據)。在此背景下,其成功收購了沃爾沃及其知識產權,預示著我國也必將獲得汽車產業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的主導地位。
實際上,我國物聯網產業同樣可以通過產權交易,實現低成本的知識產權貿易,迅速掌握有關的核心技術主導權、專利權,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而通過企業并購來實現低成本的知識產權貿易,案例并不鮮見,例如美國思科公司的眾多收購案、我國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等等。這些并購,不僅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產權,更能夠同時獲得將這些知識產權迅速市場化的環境和條件。
而目前在全球物聯網產業中,核心知識產權并非像有些媒體渲染的那樣“掌握在極少數企業手中”。有數據顯示: 1997年至今,世界各國有關物聯網中RFID技術的專利國際申請有14500余項,雖然來自美國企業和個人的申請數量占到一半以上,但從總體上看,專利申請數量的分布十分零散。這一分散狀況完全可以為中國企業所用。在物聯網產業中,我國并不乏資金、技術實力強大的企業,完全有能力實施這樣的戰略。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可以花費較小的代價,迅速掌握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主導權、專利權。至少,可以確立在專利主導權方面的對等地位。吉利收購沃爾沃案,可以提示我國政府研究幫助企業實施類似于吉利汽車收購案例的國家戰略。國家可以利用擁有的各種優勢資源(如外匯儲備),給予有技術實力和市場實施能力的企業充分資助,幫助這些企業去購買、掌握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資產。
如此,物聯網的知識產權危機也就完全可解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物聯網:歐盟在行動
中國將采取四大措施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
提高工作效率 物聯網技術多個領域顯身手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