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延續數千年絢麗的畫卷
2010-03-19 00:00 來源:《中國彩印二千年》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自宋代以后,中國在印刷領域越來越落后于世界,但是,20世紀80年代,王選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開啟了漢字印刷技術數字化的進程。漢字信息處理技術與激光照排機的結合,使中國的印刷技術從此“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
【CPP114】訊:前幾日,作者邀我為她的新書作序,乍一看書名,心里油然生出一種欣喜。在我的印象中,講印刷史的書不在少數,但從彩印角度寫印刷史的卻并不多見。的確,時至今日,還沒有一部專著對中國彩色印刷技術的發明和發展作出全面而系統的介紹。過去,說到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人們似乎只有白紙黑字的印象,而《中國彩印二千年》則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延續數千年的絢麗多彩的畫卷,讀之如“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出版人對印刷是有感情的,在我看來,印刷于出版如同發動機之于汽車,沒有印刷技術的進步,就難有出版的發展。縱觀出版的歷史,每一步的前行都可以說與印刷密不可分。
30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用木簡和竹簡刻寫文字,裝訂成冊后就是最早形式的圖書。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科技文化出現了第一次大繁榮,同時也是中國出版的第一次高潮,教育、天文、歷法、歷史、軍事、農業、醫學、文學各個方面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是那時的出版受限于復制手段的匱乏,多為刀刻手抄,耗時費力,難成規模,使文化的傳播只局限在少數貴族群體中。
出版真正的發展,應該說源于唐宋雕版印刷術的產生。它使《元和郡縣制》、《通典》、《史通》等歷史地理著作,以及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的詩文集可以廣為刊布。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有力地推動了唐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普及與發展,甚至可以說成就了大唐盛世,難怪雕版印刷術被稱為人類的“文明之母”。
北宋慶歷年間,畢昇潛心鉆研,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不僅對印刷來說是革命性的創新,也帶來了出版的快速發展和繁榮。其間不僅儒家經典、歷史、地理、天文、歷算、農業、醫藥以及佛經、道經大量印刷,而且從春秋戰國到隋唐五代的學術著作也陸續出版!短接[》、《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和《太平廣記》就是當時編輯整理的四大類書。
隨后的元明清三朝,伴隨活字印刷技術從官方到民間的普及以及技術的不斷改良,出版業得到了規;l展。單是元代刻印、流通的圖書經部就有804種,史部有477種,子部有763種,集部有1098種,成就斐然!
在印刷史上,中國人的發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們熟知的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外,彩色印刷術同樣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而對于這方面的傳統和成就,人們知道的確實不多。
其實,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夠用赤鐵礦粉末將麻布染紅。居住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紅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色,織出帶有條紋色彩的毛布。進入商周以后,先民已經掌握了利用多種礦物、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術,這是我國最早的、具有相當水平的染色技術。一些出土文物表明,周代時已經創造出了套染,即將織物分幾次先后浸入溶有一種或多種不同色彩染料的容器內,從而得到某一顏色的不同深度的近似色或其他各種新的顏色。隋唐以后,中國的彩色印刷更是大放異彩,隋代的敷彩佛像,唐代的蠟纈、灰纈和敷彩印刷品,宋代的紙幣彩印技術中的交子、錢引、會子、關子等,元代的織物印花與印金、彩印壁畫,明代的朱藍印本、套色書籍印刷、木刻版畫,清代的套色印書、彩印版畫、木版年畫、石版彩印技術等等,琳瑯滿目,萬紫千紅。
感謝作者為我們了解和領略中國彩印之美所作的辛勤努力,尤其要感謝作者在書中插入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精美的圖片,既讓人對書中的內容更易理解,又增加了閱讀的舒適感,在讀者面前緩緩展開了一幅長達2000年的墨香四溢、璀璨明麗的歷史畫卷。此外,除了回顧和總結我國古代彩印的輝煌成就之外,作者還對印刷史上雕版、活字、信息處理技術這三次技術創新用通俗的語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自宋代以后,中國在印刷領域越來越落后于世界,但是,20世紀80年代,王選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開啟了漢字印刷技術數字化的進程。漢字信息處理技術與激光照排機的結合,使中國的印刷技術從此“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王選的發明,使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中國印刷技術騰飛的曙光。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信息時代,中國印刷業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相信這部科普讀物不僅對印刷領域的人會有所幫助,對出版人也會大有裨益,尤其對青少年了解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啟迪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也同作者一樣,希望本書能激勵后人為我國印刷業的科技創新作出新的貢獻。
是為序。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明艷的歷史 《中國彩印二千年》
6000萬元彩印包裝項目落戶江西靖安
地大彩印正式更名為北京天成印務有限公司
出版人對印刷是有感情的,在我看來,印刷于出版如同發動機之于汽車,沒有印刷技術的進步,就難有出版的發展。縱觀出版的歷史,每一步的前行都可以說與印刷密不可分。
30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用木簡和竹簡刻寫文字,裝訂成冊后就是最早形式的圖書。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科技文化出現了第一次大繁榮,同時也是中國出版的第一次高潮,教育、天文、歷法、歷史、軍事、農業、醫學、文學各個方面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是那時的出版受限于復制手段的匱乏,多為刀刻手抄,耗時費力,難成規模,使文化的傳播只局限在少數貴族群體中。
出版真正的發展,應該說源于唐宋雕版印刷術的產生。它使《元和郡縣制》、《通典》、《史通》等歷史地理著作,以及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的詩文集可以廣為刊布。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有力地推動了唐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普及與發展,甚至可以說成就了大唐盛世,難怪雕版印刷術被稱為人類的“文明之母”。
北宋慶歷年間,畢昇潛心鉆研,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不僅對印刷來說是革命性的創新,也帶來了出版的快速發展和繁榮。其間不僅儒家經典、歷史、地理、天文、歷算、農業、醫藥以及佛經、道經大量印刷,而且從春秋戰國到隋唐五代的學術著作也陸續出版!短接[》、《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和《太平廣記》就是當時編輯整理的四大類書。
隨后的元明清三朝,伴隨活字印刷技術從官方到民間的普及以及技術的不斷改良,出版業得到了規;l展。單是元代刻印、流通的圖書經部就有804種,史部有477種,子部有763種,集部有1098種,成就斐然!
在印刷史上,中國人的發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們熟知的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外,彩色印刷術同樣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而對于這方面的傳統和成就,人們知道的確實不多。
其實,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夠用赤鐵礦粉末將麻布染紅。居住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紅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色,織出帶有條紋色彩的毛布。進入商周以后,先民已經掌握了利用多種礦物、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術,這是我國最早的、具有相當水平的染色技術。一些出土文物表明,周代時已經創造出了套染,即將織物分幾次先后浸入溶有一種或多種不同色彩染料的容器內,從而得到某一顏色的不同深度的近似色或其他各種新的顏色。隋唐以后,中國的彩色印刷更是大放異彩,隋代的敷彩佛像,唐代的蠟纈、灰纈和敷彩印刷品,宋代的紙幣彩印技術中的交子、錢引、會子、關子等,元代的織物印花與印金、彩印壁畫,明代的朱藍印本、套色書籍印刷、木刻版畫,清代的套色印書、彩印版畫、木版年畫、石版彩印技術等等,琳瑯滿目,萬紫千紅。
感謝作者為我們了解和領略中國彩印之美所作的辛勤努力,尤其要感謝作者在書中插入了許多難得一見的精美的圖片,既讓人對書中的內容更易理解,又增加了閱讀的舒適感,在讀者面前緩緩展開了一幅長達2000年的墨香四溢、璀璨明麗的歷史畫卷。此外,除了回顧和總結我國古代彩印的輝煌成就之外,作者還對印刷史上雕版、活字、信息處理技術這三次技術創新用通俗的語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自宋代以后,中國在印刷領域越來越落后于世界,但是,20世紀80年代,王選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開啟了漢字印刷技術數字化的進程。漢字信息處理技術與激光照排機的結合,使中國的印刷技術從此“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王選的發明,使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中國印刷技術騰飛的曙光。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信息時代,中國印刷業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相信這部科普讀物不僅對印刷領域的人會有所幫助,對出版人也會大有裨益,尤其對青少年了解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啟迪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也同作者一樣,希望本書能激勵后人為我國印刷業的科技創新作出新的貢獻。
是為序。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明艷的歷史 《中國彩印二千年》
6000萬元彩印包裝項目落戶江西靖安
地大彩印正式更名為北京天成印務有限公司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