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標簽印刷業十大新聞盤點【組圖】
2009-12-25 08:52 來源:CPP114 覃麗妮/整理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圣誕節已經在我們濃濃的期待中悄然降臨,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場偶遇的小雨。2009年即將過去,不妨帶著一份不舍的思緒來盤點一下2009年標簽印刷行業發生的起起落落。筆者根據2009全年中華印刷包裝網資訊閱讀量排行,一起回顧2009年標簽印刷業的十大新聞事件。
NO.2:艾利丹尼森的“洋賄賂”門
美國證監會(SEC)7月28日公布文件稱,艾利·丹尼森在華全資子公司向中國官員行賄以獲取項目,SEC對其處以2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并要求該公司上交31.8萬美元的非法收益。
艾利丹尼森中國公司走的正是這樣一條“捷徑”。該公司反光膜部門在中國經銷的反光材料通常用于印刷、道路標準和緊急車輛的標志。根據中國現有規定,凡是使用這類反光材料的道路產品必須經過政府機構的認證,由此讓掌控審批權力的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成為決定商業利益的核心要素,最終讓手握審批權的人員長期享受著這份“行政福利”。據報道,艾利丹尼森中國公司不僅聘請了研究所的內部人員為銷售經理,而且計劃將內外勾結所形成的銷售溢價以“咨詢費” 的名義返給無錫研究所。數字顯示,當時該公司甚至把賄賂金額按照商業規則來進行測算,即計劃實施賄賂的金額為4.1萬美元,也就是總銷售額的6%。
這并非是跨國公司首次爆出的賄賂丑聞。近年來,一些跨國公司摒棄了“公平競爭”理念,在中國集體演繹“金元外交”的違法商業行為,朗訊、德普、IBM等一批大型跨國公司均曾深陷“洋賄賂”風波。然而,讓人費解的是,包括此次艾利丹尼森行賄案在內,將這些事件曝光的多為海外司法部門,國內卻鮮見有同步的監管與懲處。
以此看來,“洋賄賂”在國內似乎具備了潛滋暗長的基礎,甚至已經成為跨國公司搶占中國市場的重要“潛規則”。究其根源,行政性壟斷資源過多,法律監管不到位等狀況,在倒逼跨國公司將視線從技術研發、服務提升等本位職責,漸次轉移到了對所謂關鍵行政部門和人員的賄賂上來。有報道顯示,跨國公司的 “實踐”結論是,后者的投入將會事半功倍地提升中國市場業績。
一個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之時,也是有關監管弊病漸次顯露并需要及時完善的關鍵時期。歷史經驗表明,只有構建嚴厲的司法體制,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洋賄賂”的一再發生。曾幾何時,商業賄賂在日本也十分盛行。1976年2月,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竟然以1210萬美元的賄金獲得了全日本航空公司4.3億美元的交易合同,輿論嘩然。洛克希德公司總裁科特奇恩雖因此辭職,但他隨后發表文章,認為商業賄賂現象在日本十分普遍,甚至已經得到全日本社會的默許,這一說法在日本社會引起極大震動。當時的首相以此為契機,對該案件進行了徹查。伴隨著一系列嚴格執法行為的推進,日本商業交易秩序明顯好轉。所以,在我國市場秩序的凈化過程中,相應的法律體制構建不可或缺。
點擊查看:艾利丹尼森承認在華行賄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