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出版在改革中失卻先機:發展遭遇政策瓶頸
2009-12-08 11:03 來源:必勝網 責編:樂軒
- 摘要:
-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社會、行業對出版業的評價,主要指標就是規模、體量,真正埋頭做書的出版社很容易被忽略了!翱偸鹛岢觥龃笞鰪姟哪繕,打造雙百億集團,我們是非常贊同的。但是,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到底是以什么為主體?現在,各地方出版集團的多元化經營是必要的,但是到什么程度?多元化經營的目的是什么?我們認為,既然叫出版業,就應該以出版為主業,多元化的目的也是為了推動或促進主業的發展,而不是沖淡主業!睆埰溆训脑捇蛟S代表了諸多有著出版情懷的大學出版人的心聲。
發展之思
10月末,第22屆大學出版社訂貨會與第五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同城舉行。10月末的廈門依然陽光燦爛,草木蔥蘢,正是長夏時節,而北方已是深秋,一派肅殺寒涼之氣。這似乎映照了大學出版人的內心世界。
大學社訂貨會現場依舊流光溢彩,人流如織,人氣并不輸于同場的圖交會,然而,“展場展示的是我們自信的一面,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困惑。”賀耀敏說。
大學出版論壇、全國大學社社長會等多場研討會上,“改制后的發展”是頻頻被提起的主題詞。在廈門的每天晚上,都有將近六七十位社長在一起聚會聊天,因為政策設計不明確,很多社長心中感覺前途渺茫。
2009年年底前,除有特殊原因的高校出版社外,大學社需全部完成轉制任務。“改制對大學出版而言,會加速兩極分化。”陸銀道判斷。我們知道,大學社前二三十位,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尤其是排行前十的大學出版社,拿出來跟社會上任何商業社相比,都毫不遜色,改制之后,將加快這些有綜合競爭實力的大學社向市場進軍的腳步。但同時,70%左右的大學社,本身規模小、資產積累少,所在區域也不強勢,尤其是,特色不明顯,沒有品牌,同質化現象嚴重,沒有市場競爭的實力,“改制之后,他們所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
尤其是,很多小型的大學出版社企業化程度很低,第二批、第三批轉制大學社的免稅問題還沒有解決,而向所屬高校上交的稅賦還在繼續,各方面的負擔,注定這一批大學社的發展不是坦途。
尤其是,國家和總署大力推動出版業的改革和重組,地方出版聞風而動,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組建了26家省級出版集團,“每位社長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面對一個強大集團競爭的無奈和無力,賀耀敏的憂慮是,“首先,市場,我們的許多優良客戶可能在流失,可能在變化;其次,業務,大的集團有相當實力用于技術的創新和其他領域的創新,而大學社這一塊的實力比較弱”。同時,大學社也將面臨人才流失的威脅,“很難講能把最優秀的人才都云集到你的麾下,不能要求我們的員工愛社愛到不愛錢的程度”。
對于生存在各個省區出版集團縫隙的大學社而言,最為可怕的,“是形成市場割據,‘軍閥割據’。”陸銀道說。“大學出版社在地方所受到的排擠和打壓,是嚴重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但是卻發生了,還有人振振有詞地講它的合理性。”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學出版人表示。
“改制后,總署是想把所有的出版社推動成為市場主體,大學出版社不懼怕競爭,但是,市場主體的生存環境是需要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的。”一位知情人透露,現在很多省級出版集團,要求下轄的省域發行集團消化本省圖書的比例占了60~80%,“這樣的規定是不利于圖書市場大繁榮的”。
同時,大學出版人的擔心是,“省與省之間形成戰略聯盟,形成更大的保護主義”。“以往地方成立出版集團,形成地方割據,把地方資源封鎖住,如果集團與集團再戰略整合,一個省、兩個省、三個省形成新的壁壘,那將是新的災難。”張其友的建議是,要阻止這種更大的市場壁壘的形成,真正促進圖書在全國范圍內的大流通,則“國家在政策層面一定要明確,可以戰略整合,但市場行為一定要規范”。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