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下國外報業的數字化自救及其隱憂
2009-09-22 08:34 來源:慧聰印刷網 責編:劉文越
國外報業的數字化自救
金融危機下的報業困境,其實質是互聯網發展與數字化傳播技術對報業沖擊的加劇與放大。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美國發行量審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期間,美國所有報紙發行量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7.1%;美國南加州大學安南堡通信學院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也顯示,由于很容易在互聯網上找到各種新聞內容,22%的美國網民已不再進行任何報紙訂閱活動。正是面對廣告主和讀者資源雙重流失的現實,在紙張成本上漲、廣告收入銳減之下,國外報紙紛紛采取了抱緊互聯網、深化數字化的各種自救措施。
印刷版報紙讓位,網絡發行為主
2009年1月中旬,英國《衛報》常務董事tim brooks在接受美國著名媒體周刊mediaweek專訪時表示“將不再發行任何印刷品”;3月中旬,美國赫斯特報團旗下已有146年歷史的《西雅圖郵訊報》停止印刷版,完全轉向網絡;4月,美國百年大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正式停止出版紙質日報,改為通過互聯網發送網絡版報紙;5月中旬,又有美國兩家老報《塔克森市民報》和《安阿伯新聞報》宣布最后一期紙質報紙的出版日期,加入從紙媒轉向網絡經營的美國報紙行列。其中,前者1870年創刊,是亞利桑那州歷史最久的日報,現屬于美國最大報業集團甘尼特,于2009年5月16日發行最后一期印刷版報紙;后者則將于7月23日出版報紙后結束其174年發行印刷版報紙的歷史。
實際上,就連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商艾比提比波瓦特公司,也分別于4月16日、17日在加拿大和美國申請破產保護。相關報道指出,“去年以來,市場對紙漿、紙板等產品的需求下降,報紙不斷倒閉或停刊印刷版轉向網絡,更使公司的處境雪上加霜”?梢哉f,這家全球最大新聞紙企業的處境,恰與國外報業的困境形成呼應。
終結免費時代,再掀內容收費熱潮
困境中的國外報業,正在終結免費內容時代、再掀內容收費熱潮。2009年5月上旬,擁有《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倫敦時報》、《太陽報》等多家報紙的新聞集團董事長魯伯特?默多克表示,“新聞集團旗下一些較有競爭力的報紙將在12個月內開始試行向報紙網站讀者收費”。
而電子版已開始收費的《華爾街日報》,也在金融危機下加緊深化其內容收費服務。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新聞集團正計劃在今年推出針對《華爾街日報》網站個別文章和高級訂閱內容的小額支付服務。報道稱,“此舉將會使《華爾街日報》成為第一份采用該模式的大報紙。隨著各大報紙試圖減輕對不斷下降的廣告收入的依賴,許多公司正在謹慎研究這一模式”。
實際上,國外報紙幾乎在困境中一股腦兒地認為報紙數字化內容難以盈利乃免費模式所致,對報紙網站內容收費已成當下國外報業數字化自救的主要策略。
利用新媒介和新技術深化數字化 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強勢和twitter的快速崛起,有力說明具有新媒體特征的網絡傳播媒介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和革命性的力量。目前,國外報業也更加注重對數字化傳播媒介和技術的利用。據《東方早報》4月2日報道,“一向在新媒體技術上引領潮流的英國《衛報》昨天宣布,該報將成為世界上首家在社交網站twitter上發行的報紙。此舉被媒體評論者稱為‘具有跨時代意義’”。報道稱,《衛報》的所有內容將按照twitter的格式量身定做,每篇文章被限制在140個字符以內,且大量使用網絡語言。除此之外,《衛報》還計劃將1821年開始的報紙舊檔案搬到twitter上。
無獨有偶,不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已早于《衛報》利用twitter推廣新聞,《紐約時報》更推出了自行研發的實時新聞產品。據美聯社報道,《紐約時報》5月推出一款新的名為times wire的網絡新聞閱讀產品,以類似于博客傳播的形式來實時推薦新聞。3月,《衛報》還發布了新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服務,此服務允許第三方開發人員在其應用程序上訪問和使用《衛報》的內容。
可以說,在網絡上“辦報”,關鍵就在于如何使數字化的報紙內容具有便于聚合、搜索、個性化定制、分享等符合網絡受眾需求的功能。
嘗試通過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新終端推廣新聞 在利用數字化技術的同時,國外報業也開始在手機、電子閱讀器等信息終端上尋求機會。2009年4月,《華爾街日報》推出針對iphone手機的新聞閱讀客戶端,與網絡版的收費模式相比,報社竟然允許iphone用戶免費閱讀新聞。5月初,有消息稱新聞集團內部已經成立項目小組,尋找收費新聞閱讀新模式,而其重要環節是要推出類似亞馬遜kindle的新聞閱讀終端。隨著亞馬遜“kindle dx”的上市,《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和《華盛頓郵報》也宣布將其新聞內容出售給這一新版的大屏幕kindle閱讀器。簡言之,國外報業的數字化自救可以概括為以互聯網為突圍核心,以內容收費為突圍模式,以數字化技術和新的信息終端為突圍路徑。然而,國外報業的這些數字化自救策略尚存隱憂和難題。
[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