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產業組織演變帶動包裝印刷業發展
2009-09-07 09:04 來源:中山日報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產業組織理論主要以微觀經濟學理論為基礎,以政府在產業組織方面的作用為研究背景,其理論出發點是解決競爭與壟斷的矛盾(馬歇爾沖突),即如何使企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同時,又防止因過分追求規模經濟而形成壟斷,從而妨礙競爭,其核心內容是“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理論。
【我要印】訊:"十一五"期間,中山市產業組織方面出現了三大重要轉變。一是工業行業由注重商品產銷向注重品牌建設轉變;二是經濟發展重點由工業向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并舉轉變;三是產業結構由輕型化向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轉變。
■ 通過十多年的戰略性調整,我市產業發展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產業發展初步實現了"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弱到強"的戰略性轉變。當前我市產業組織的主要特點是:第一,確立了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在產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第二,產業集中度增強。第三,產業鏈延伸促使社會分工不斷細化。
產業組織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歇爾提出來的。馬歇爾在其著名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論及生產要素時,在原來的土地、資本和勞動等生產要素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生產要素概念——組織。他把組織看作是一種能夠強化知識作用的要素,其組織概念的內容包括企業內部組織、同一產業中各個企業間的組織、不同產業間的組織以及政府組織等。
產業組織理論主要以微觀經濟學理論為基礎,以政府在產業組織方面的作用為研究背景,其理論出發點是解決競爭與壟斷的矛盾(馬歇爾沖突),即如何使企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同時,又防止因過分追求規模經濟而形成壟斷,從而妨礙競爭,其核心內容是“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理論。
■ 我市產業組織演變的三個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產業組織的演變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中山的產業發展是以市屬工業為主體,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為兩翼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九五”期間,由于市場競爭加劇,我市開始有意識地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的發展,選定了家電、紡織、化工、新型建材、包裝印刷、電子、冶金機械、食品、醫藥等九大支柱產業,并重點支持發展威力、玻璃、包裝印刷、千葉、化工鋼管、咀香園、電子、粵中船舶、建筑材料、精細化工等13個企業集團。以市屬國有企業為主導的集團化發展戰略正是該時期的產業組織政策的重點,也是中山區別于南海 (發展模式為“個體私營經濟”)、東莞(發展模式為“三來一補”)、順德(發展模式為“鄉鎮企業”)產業組織模式的重要特征。
○第二階段,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十五”計劃末期。上世紀90 年代中后期,隨著國內通貨緊縮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1997年市政府出臺了《中山市經濟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1998 年開始實施以公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重點的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確立了民營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1999年提出了“工業立市”的戰略決策,配套出臺了規模用電優惠、技改貸款貼息等措施;同年,提出了“建立以一區一園三基地為龍頭,以電子信息、電器機械、化工、金屬制造、服裝紡織五大支柱產業為依托,以區域特色工業為補充的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
○第三階段,“十一五”規劃初期至現在。“十一五”期間,中山市產業組織方面出現了三大重要轉變。一是工業行業由注重商品產銷向注重品牌建設轉變;二是經濟發展重點由工業向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并舉轉變;三是產業結構由輕型化向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轉變。2008年中山市實現工業增加值811.9 億元,年均增長14.6%;裝備制造業產值為998.5 億元,年均增長16.8%。擁有22 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1個省級專業鎮、7個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累計獲得國家、省名牌名標、免檢產品342個,被評為“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和“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服務業保持高速增長。從2007 年起每年設立市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3900萬元,重點支持服務業重點行業、重點集聚區、關鍵領域發展;有13個鎮區配套安排了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資金總額超過2600 萬元。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我市服務業規模快速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已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14億元,年均增長18.3%,增速繼續居全省第2位。
■ 我市產業組織的主要特點
通過十多年的戰略性調整,我市產業發展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產業發展初步實現了“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弱到強”的戰略性轉變。
當前我市產業組織的主要特點是:
○第一,確立了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在產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自1998年實施公有企業戰略性重組以來,我市公有企業數量和生產規模逐年下降,國有經濟逐漸退出了競爭領域;同時,外資和個體私營經濟成分日益擴大,對工業發展起主導作用。2008年注冊的個體和私營企業161187家,比2005 年增加了37182家。民營企業在數量不斷增多的同時,企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質量效益不斷提高。2008年民營企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1337.87 億元, 同比增長21.8%,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10.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明顯增強。
○第二,產業集中度增強。我市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化學工業、金屬制品、紡織服裝五大支柱產業在全市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從1997 年的44% 提高到2007 年的68.3% 。同時,古鎮燈飾、小欖五金、沙溪服裝、大涌家具、南頭家電等區域特色經濟蓬勃發展,社會認知程度明顯提高;古鎮燈飾產品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被評為“中國燈飾之都”,小欖鎮擁有“中國五金生產基地”稱號,火炬開發區同時擁有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中國電子(中山)基地、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和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等五個稱號。
○第三,產業鏈延伸促使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在區域特色經濟的帶動下,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如沙溪休閑服帶動紡織業的化纖、棉紗制造、織布、整染業;家具行業帶動木材加工、石材加工、油漆涂料和五金鉸鏈業;食品制造業帶動了酒類、醬油、味料、腸衣加工行業及農業種養業;燃氣具、燈飾、家電帶動五金制品、玻璃加工業。產業鏈的延伸促使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產業組織專業化、規;讲粩嗵岣。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