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湘軍:對沉疴大聲說“不”
2009-08-24 10:3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責編:劉文越
圖為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出版的《湖湘文庫》部分著作
“《世界是平的》,我們湖南出版業的改革之路卻是‘不平’的。”拿起這本書,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百感交集。
書“湘”遍天下。今天,出版已成為湖南省文化產業的一張名片,近十年來的體制改革使它逐步發展壯大,其改制經驗為全國所矚目。成功離不開出版湘軍的拼搏,在每一次改革的突破期,他們都率先而動,對長期積累的機制體制沉疴大聲說“不”。
不留后路抓改制,不背包袱促發展,不存幻想改業態,正是這種敢于直面不足、不斷破舊立新的“三不精神”,使敢為人先的出版湘軍闖出一片新天地。
不留后路抓改制
只有八個月,卻要走完別人幾年走過的路
在湖南出版集團內部,只要提起“那八個月”,大家都會會心一笑。
那是人人超負荷運轉的八個月,也是成績驕人的八個月———2008年3月,集團開始籌建“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整體改制上市做準備。這在全國出版界堪稱領先之舉。
“拿到集團制定的時間表,我們倒吸一口氣———從3月到10月,只有八個月,卻要走完別人幾年走過的路!”中南傳媒副總經理高軍感慨萬千。
但,高軍明白,他沒有后路可退,集團更沒留任何后路。“出版業已進入資本競爭時代,不改制,迎接我們的只有被重組淘汰的厄運。因此,我們主動斷掉退路,背水一戰。”
就這樣,湖南出版業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輪改革。
時間回溯至2000年6月,湖南出版業首輪體制改革啟動,整合了湖南省新聞出版局旗下十多家出版社、雜志社的湖南出版集團全新亮相;2004年9月,第二輪改革再掀浪潮,集團徹底轉制為國有企業,并更名為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構建起母子公司的管理體制。
兩輪改革,兩次飛躍。截至2007年底,集團已躋身全國文化企業30強。
然而,制約發展的瓶頸也悄然出現了。
“湖南的經濟、人口等條件都不是最具優勢的,在傳統體制下對潛能的挖掘已接近極限。怎么做大做強?光改變機制已經不夠了,必須破釜沉舟、創新體制。”龔曙光的話很快成為集團共識———轉制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必然選擇。
于是,土地變性、清產核資、資產剝離……集團上下高速運轉,數十項工作一起上馬。終于,中南傳媒如期成立。很快,梧桐引得鳳凰來———2009年7月,湖南紅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5家戰略投資者入股中南傳媒,使中南傳媒完成了多元產權結構改造。
改制的推動效應很快顯現。2008年,集團銷售收入、利潤均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集團各項經濟指標全面沖高,利潤同比增長144%。
不背包袱促發展
不背包袱輕裝前進,也不把包袱扔給社會
“背了幾十年的包袱終于卸掉了!”湖南出版人說,他們的改革要感謝好環境——是國家文化企業改制政策的落實,使集團卸掉歷史包袱,輕裝前進。
集團“扔包袱”的行動可謂大刀闊斧——對阻礙發展的2.03億不良資產一律清查核銷;與主業無關的輔業資產全部剝離,各出版社等原事業單位法人資格一律注銷;為提高員工福利而設的附屬公司一律關停……
就在前進的步履日益輕快之時,一個問題產生了——隨著集團原有格局的打破,需重新安置人員達7031名之多。
“堅決不把員工一推了之!”集團黨委副書記胡建勇說,“每個職工都是集團的財富,處理不好安置問題,極易產生負面情緒,這種情緒無異于改革發展的又一個包袱。我們不能只求發展,卻把包袱扔給社會。”
在胡建勇案頭,記者看到一本厚厚的手冊。翻開來,國家文化體制改革各項規定、集團關于人員安置的保障措施,悉數包羅。胡建勇介紹,這是集團為解決職工后顧之憂編制的“安民手冊”,已發放到相關員工手中。
與共和國同齡的湖南新華書店集團公司,是由全省原101家新華書店整合而來,擁有上萬名員工,面臨的人員安置問題最為突出。公司人力資源部肖建新記得,集團為此展開調研,大大小小的座談、宣講不下20次,上門單獨交流的更是不計其數。
一面曉之以理,一面解決問題。集團專門制定措施,或給予經濟補貼,或轉崗續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老人、中人、新人”的利益。
其實,給員工們吃下定心丸的,除了保障措施,更有改制后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
優秀記者月薪高于報社領導,沒有學歷的農民楊國煒成為紅網副總編輯,工人黃步高走上新華書店集團公司總經理崗位……這樣的事例,在集團已不鮮見。你有多大能量,就給你多大平臺;你創造多少價值,就給你多少回報,良好的競爭氛圍下,員工的潛能被成功激活。
不存幻想變業態
“企業發展并非‘一股就靈’,對此我們不存任何幻想”
中南傳媒的成立,讓員工們多少松了一口氣。
然而,這口氣很快又被自覺地提了起來。“改革是個動態的過程,企業發展并非‘一股就靈’,對此我們不存任何幻想。”龔曙光說。
改制上市是手段,企業業態改造、持續增長才是根本。過去十年,集團不斷拓展新業態,除了圖書出版及相關的印刷、發行之外,還擁有湖南第一報《瀟湘晨報》、第一刊《晨報周刊》、第一網《紅網》,以及手機報、地產……一個“多介質、全流程、立體化”的產業體系逐漸形成。
在集團大樓電梯旁,記者看到了一個由上下兩塊顯示屏組成的媒介系統,直接依托互聯網滾動播出新聞,并提供天氣資訊、政務信息等自助查詢。這是集團最新拓展的又一媒介——紅網框架傳媒,目前已在長沙市各政府機關及寫字樓內生根開花。
類似的“新動作”還有很多。最令人注意的,當屬龔曙光提出的新理念:“我們可能會摒棄‘15億人都是我們讀者’的奢侈愿景,著眼特定讀者提供特需的媒體組合。”
例如,針對全國城市人群,推廣《晨報周刊》;針對老年受眾,創辦《快樂老人報》,并帶動多介質傳媒產品集群,快樂老人購物、快樂老年公寓等都包含其中;針對少兒讀者,一份與宏夢卡通強強聯手打造的動漫雜志《虹貓藍兔》將于9月創刊,試刊期訂量已躍上35萬份……
而對圖書這一核心業務,集團更有著一貫的執著。“在瀏覽的時代,我們提供閱讀”,2009年4月濟南書博會上,集團的口號烙進愛書人心里,闡釋著出版湘軍對思想與品質的追求。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2005年起,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科普圖書、岳麓書社的古典名著、湖南文藝出版社的音樂圖書在全國細分圖書市場占有率均為第一,此外,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等也在讀者群中有著巨大影響。
近年來,集團“提供閱讀”的步子邁到了海外。2006年法蘭克福書展上,湖南文藝出版社與德國塑特音樂出版集團合作出版《世界50部經典管弦樂作品》,成為近年來中國最大的圖書國際合作項目;次年在法蘭克福,集團推出的《吳冠中全集》、《青瓷》等圖書廣受歡迎。集團還與韓國阿里泉出版社共同推出了《恰同學少年》、《愛城》等項目,隨后并購阿里泉出版社,只待集團上市后正式運作。
就在幾天的采訪結束時,兩條喜訊傳到了出版湘軍營中——8月14日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上,58家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受到表彰,集團的名字赫然在列;新聞出版總署首次開展的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中,集團下屬的5家出版社進入一級“百佳”圖書出版單位名單。
“成績和挑戰都是動力源。出版湘軍會保持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的作風,繼續在改革路上打頭陣!”龔曙光說。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讓出版“走出去” 勿忘了民營書業
《李先念傳》《李先念》(畫冊)出版發行
南國書香節在廣州舉行
柳斌杰:用思想新解放推動改革新突破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