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漿紙一體化加速中國水土流失治理
2009-06-01 11:21 來源:新華網 責編:任蓓
【編者按: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除了空氣,還有土壤和水分。然而,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造成地面的水和土離開原來的位置,再經坡面、溝壑,最后匯集到地勢較低的河道,這種現象稱為水土流失!
【我要印】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除了空氣,還有土壤和水分。然而,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造成地面的水和土離開原來的位置,再經坡面、溝壑,最后匯集到地勢較低的河道,這種現象稱為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廣泛分布于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即便四季常青、植被豐茂的海南島也有水土流失現象。其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儋州的螞蟥嶺、三亞的雅亮、梅山以及東方沿海一帶。尤其是螞蟥嶺,水土流失面積達到52.7平方公里。
螞蝗嶺流域位于儋州市中北部,由榕妙水、新苑、矍頭、振興四個小流域組成。歷史上,螞蝗嶺曾經到處都是茂密的原生灌木叢,地表植被和棲息動物種類繁多。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們大面積砍毀灌木,隨后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為盲目更新,又用推土機推掉了留存的樹頭,致使裸露地表直接受到雨水沖刷,土壤肥力衰退,土地退化嚴重。據觀測,15~25度的坡地每年每公頃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噸;土壤中的氮、磷、鉀、有機質等養分都同時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劇了干旱的發展。近50年來,我國因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達4000多萬畝,平均每年近100萬畝。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堿化草地約10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草原總面積的50%。進入20世紀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2460平方公里。以海南螞蝗嶺為例,其水土流失造成30多個村莊的 7000多畝農田被泥沙淹沒,附近河道被淤積。僅1996年的18號臺風期間,就有3000多畝農田被流沙掩埋。因環境惡化和田地被毀,不少村莊的過半農戶被迫舉家遷移。
與土地退化同步,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積山塘、水庫,降低了這些水利設施的蓄水功能,影響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據1990年統計,全國各地由于水土流失損失水庫和山塘庫容,歷年累計在200億立方米以上。按每立方米最低造價0.5元計算,直接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至于因減少灌溉面積和發電量而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應是損失庫容造價的2~3倍。
據研究,我國許多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的洪澇災害,都是由于上中游山區、丘陵區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每年汛期(6~9月)暴雨過程中,山區、丘陵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從漫山遍野匯集到千溝萬壑,由千溝萬壑匯集到河道的支流和干流,形成來勢兇猛的洪水,淹沒田地、村莊、城鎮,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而且,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河道,加上其他因素,使國內許多河流航程縮短。例如,廣東省內河航運里程,建國前有2.0萬公里,50年代初期減少為1.59萬公里,70年代后期又減少到1.11萬公里。四川省建國前有通航河流91條,航程1.6萬公里,到1983年減少56條,航程0.8萬公里。東北松花江流域,原有通航里程1500公里,到90年代初期,減少為580公里。
上述水土流失中的溝蝕是破壞地面完整的“元兇”,也是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地區,許多地方溝頭每年平均前進3米左右,把地面切割得支離破碎,綿延至今,許多地方一半左右的地面都變成了溝壑。據小流域調查,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積上溝壑長度就有3~5公里。我國南方諸省也有類似情況。如螞蟥嶺。由于螞蝗嶺區域的土壤基本都屬于質地疏松、沙性大、粘性小的燥紅土(原淺海沉積物發育而成的褐色磚紅壤),這里的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縱橫密布的侵蝕溝不計其數。最大的一條溝壑,長達4000多米、最深處有30多米、最寬處為280多米。
對此,中國環境問題專家蔣伏利指出,水土流失是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特征,更是農村貧困的根源。尤其是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地力下降,產量下降,已經形成“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目前全國農村貧困人口90%以上都生活在生態環境比較惡劣的水土流失地區。而且,隨著我國東北和西南地區,森林破壞日趨嚴重,水土流失亦不斷加劇。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分別發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加速了暴雨徑流的匯集過程,降低了水庫的調蓄和河道的行洪能力。為了保障河流中下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必須在上中游山區、丘陵區搞好水土保持。
在治理范疇,針對螞蝗嶺土壤疏松、水土流失面積大的特點,海南省水利局、林業局采取了工程措施(開挖擋土壩)與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結合的治理方案,分期對螞蝗嶺進行綜合治理。通過選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強且能夠改良土壤的馬占相思和桉樹等樹種,并在行間種植覆蓋物,以減弱洪水的沖刷力。此外,已完成的工程措施項目包括谷坊375宗、淤地壩4宗,防護埂4.5萬米、截水溝16萬米,共完成土石方量148.46萬立方米。如今已完成了榕妙水、新苑、振興三個小流域的治理,總面積約28.5平方公里。
在螞蟥嶺個案中,海南利用光、熱、水、土資源優勢,先后啟動了金光集團APP漿紙造林等一批重點林業工程建設項目,大力發展生態型林業經濟。截止2008年底,全省兼具生態效益的工業原料林基地已達30多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9萬公頃。僅在螞蟥嶺,金光集團APP就科學營造人工桉樹林15000余畝。由于桉樹成材周期短、新陳代謝快,桉樹落下的枯枝敗葉給沙化的土壤提供了充足的養料,為螞蟥嶺的植被恢復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加之企業運作、精細化管理,造林成活率達到97%以上,且林木生長旺盛,發揮了林木保持水土的生態效能,螞蝗嶺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對此,有環境問題專家指出,在水土流失嚴重的災難之地規模營造兼具生態效益的工業原料林,不僅能夠涵養水土改善區域小氣候,更是我國造紙工業走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一體之路的必然選擇。APP中國在螞蟥嶺的實踐,為廣大林漿紙一體化企業投身中國水土流失治理開了一個好頭。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林漿紙一體化項目貼息將取得重大突破
循環經濟政策上報國務院利好林漿紙項目
林漿紙項目迎來發展新機遇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