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向出版社延伸,會更有價值
2009-05-18 08:15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京滬魂 責編:嚴影
- 摘要:
- “我們不想在產業鏈里,純粹是一個制造者,我們希望在產業鏈里,有價值的部分得到延伸!保5月17日上午,在華聯印刷咖啡廳,周志強先生[注: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廣東)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言之有“例” 配之有“理”
香港人以務實、效率著稱,例如周先生即將于5月18日舉行的“精品圖書現代裝幀設計印制高端論壇”發表的演講中,便凡理論點均附實例,“每一個理論都有實物。拿不到證據我就不講。如果我整天說什么精品圖書,但拿不出說服力,那有什么用?我畢竟是一間印刷公司的生產負責人。”
初始,筆者懷疑周先生5月18日的演講題目名為“精品圖書制作分享”并無傳達出關鍵詞,周先生解釋道:“為何用‘制作分享’?對于精品圖書,從印刷業來說,精品圖書的制作是關鍵詞,‘設計’不是關鍵詞。而且對于精品圖書制作,學者、市場人員的看法不一,我是生產型人員,我的看法和定義與他們會有所不同。我會將,在印前設計上,在高網線、調頻網、高保真印刷等方面,設計人員如何有效運用技術,把精品圖書制作好,即如何有效、完美、精致、個性化地凸顯產品的特征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有時,精品圖書是比較抽象的。有的精品圖書,超越了以往的設計,例中在物料使用上,要因應不同的環境。物料在精品圖書制作過程中要與精品圖書有機配合、運用,才能相得益彰。”
“在21世紀,精品圖書強調普及、批量生產。我們希望批量生產過程中,把精品圖書帶到市場中去。”
感人有“道” “價值”可伸
“一本精品圖書,例如華聯印刷花了五天的時間印刷的《大愛無疆》,是胡錦濤總書記于2008年7月8日在札幌向日本國際救援隊和醫療隊贈送的書。用五天的時間印一本對質量要求非常高的書,背后的精神含義,那種震憾力,如同你突然在一片沙漠中發現了鉆石,這本身就富有震憾力。理解一本精品圖書,就要理解一本書背后的故事,即一本精品圖書是有文化和精神內涵在里面的。”
周志強先生向筆者談到了文化產業和商業模式的關系:
胡錦濤總書記于2008年7月8日在札幌向日本國際救援隊和醫療隊贈送《大愛無疆》,
本書由華聯印刷承印
“通常一本書的制作全過程,需要‘想象——組稿——印前、印中、印后——物流’的過程,最后我們看到了書的實物,理解了多少呢?這里必然有文化產業工作者的工作,和文化的內涵,成規模化便是‘文化產業’。當我們需要推廣的時候,例如印了一萬本,賣了出去,而每一本書有十個人看過,即有十萬人接觸過本書。即通過商業的推廣,將文化散播出去,里面的含義,說的已經不再是最后的結果,連同書的內容、底蘊,都包括在內。因此,文化產業和商業模式(推廣)是不可分的。”
“文化是基礎,商業是推廣。文化和商業之間是相輔相承的東西。”周志強總結道。他又稱:“如果印刷廠的機長,有油畫的修養,那么他就會很深地理解需要印制的油畫作品集。一些在社會上通過涉足文化藝術而成功的印刷公司,都是因為他們首先對藝術有認知,這種認知就是文化底蘊。有了文化底蘊,能更好地賺錢,而商業社會賺錢是靠商業模式。”
“印刷業是制造業,我們制造業大國。制造業追求規模生產,也有非規模生產。我們對印刷業的定義是制造業,而在整個產業鏈里,這部分的價值是相對低的。但正因為我們國家有制造業,中國才成為‘世界工廠’,制造不屬于‘原創’,它有必然的競爭和同質的特征,而原創特征明顯的行業具有‘唯一性’,沒有競爭對手,所以脫穎而出或成為全場亮點是必然的。”
“工業流程很難原創,是通過很多的步驟出來的,這是制造業的一種天然屬性。在制造業里,我們面對的是質量、效率、成本,在制造業中的經營管理者考慮得最多的元素是技術、質量、成本。如果我們想讓印刷變得更有價值的話,就要將價值鏈延長,向前端延伸,向出版社延伸,后端是物流、批發、零售。我們向前端發展,是比較有價值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cpp114獨家稿件,版權為cpp114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中華印刷包裝網)及作者,違者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