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書氛圍為何冷淡
2009-04-23 17:37 來源:新華網 責編:任偉
【編者按:隨著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社會上掀起一股濃濃的讀書思潮。掐指算算自己一年讀了幾本書,卻黯然發現實在不多。周圍同學也是,大學時光匆匆過去,好書沒讀幾本,證倒是拿了不少。讀書冷與英語熱一比,倍顯凄涼】
【中華印刷包裝網】中國古代形容死讀書不善應用的人為兩腳書櫥,但倘若書櫥里連書都沒了,豈不成了空心蘿卜?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說大學生就業難源自自身素質降低,雖然有些偏頗,但反映的問題卻有一定代表性。當代大學生確實普遍存在知識積淀不夠,讀書太少現狀。網絡淺閱讀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經典著作的深閱讀,娛樂化、視覺思維代替了深思考、邏輯思維。十個大學生中九個半都逛論壇灌水,但靜心讀過幾百本經典著作的不多。
大學讀書氛圍冷淡,與社會浮躁風氣有關。在媒體主導、網絡炒作的通俗文化影響下,大學生的閱讀取向發生了明顯變化,一些情節緊張、刺激的熱銷書如《狼圖騰》、《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等閱讀率很高,而一些專業課和社科方面的經典書卻多望而卻步、淺嘗輒止。同學之間談資多為哪部最新電影,哪本熱門暢銷書,有思想、有難度的經典書則難上臥談會。
其實大學生算得上是以讀書為“職業”。大學圖書館多藏書甚豐,其中不乏經典好書,為何大學生卻很少借閱,或借了也很少看完?我想這和學校里的教學機制與就業壓力有關。
現代大學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取向。教師職稱、待遇均與科研成果掛鉤,與教學效果好壞關系不大。導致教師普遍輕視教學,認不認真講課,嚴不嚴格管學生,全靠自覺。有些教師因此對學生呈放任心態,不僅平時不布置讀書作業,連考試都給劃定范圍,學生不用閱讀大量相關書籍,進行深入思考也能順利通過考試,拿到學位。缺乏教師的引導和考試壓力,很多學生對自己要求難免放松。
就業壓力是大學生難以安心讀書的另一重要原因。近年來由于大學擴招、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產業結構不匹配等累積矛盾,大學生就業前景堪憂。雖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但讀書的功效不能立竿見影,轉化為大學生的就業砝碼。滿腹經綸在胸,不如滿紙證件在手。大學校園里出現經典書冷清、輔導書熱鬧的現象,四六級必過紅寶書、雅思托福一點通、司法考試白皮書等輔導書充斥大學校園,經典書被迫退位讓賢。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養成和思考能力深淺,關系到大學生個體修養和專業能力高低,更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塑造的媒介。大學生少讀經典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整體國民素質提高。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要想大學校園里重新書香四溢,大學生真正靜下心來讀些好書,學校要改變重研輕教現狀,教師需多加引導,社會也要改變功利、不合理的人才選拔標準,引導大學生看到讀書的好處,從而自覺讀書,從博覽群書中受益。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