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新聞真實不能讓位于轟動效應
2009-04-16 10:0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責編:任偉
【編者按:新聞出版總署日前通報《京華時報》等6家報紙刊載嚴重失實報道的處理情況,并發出《關于采取切實措施制止虛假報道的通知》,要求各報刊出版單位主動開展自查自糾,建立健全報刊采訪活動的有關制度,規范新聞采編工作,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虛假報道,維護新聞單位的公信力。(《中國新聞出版報》4月15日)】
【中華印刷包裝網】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報刊不斷出現嚴重失實報道,個別采編人員炮制虛假新聞,一些報刊轉載未經核實的報道,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損害了新聞單位的權威性、公信力。新聞貴在真實和客觀,這是新聞界的金科玉律,也是新聞從業人員和媒體機構應該恪守的基本準則。然而,時有發生的虛假新聞卻讓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人在搞虛假新聞?為什么要炮制虛假新聞?炮制虛假新聞的媒體及記者,其客觀公正何在,其職業道德何在?
這些或捕風捉影或夸大其詞或違反常識的虛假報道的不斷出現,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新聞從業人員放松了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未恪守新聞工作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忽視社會責任,將真實性原則讓位于所謂轟動效應,為了抓住受眾眼球而置客觀報道于不顧。還有些一線記者作風浮躁,習慣于蜻蜓點水,不愿深入采訪,有的記者甚至根本不采訪,隨意編造或者編抄別人的稿件,因此成了虛假新聞的“制造者”。同時,一些媒體在競爭中被蒙蔽了良知,經營意識增強的同時道德意識卻在逐漸減弱。它們為了吸引受眾眼球、制造轟動效應,為了追求高點擊率,在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而放松了對新聞的把關,被視為新聞生命的“真實、準確”,成了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擺設。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更是媒體形成影響力、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基礎。在真實的前提下,輿論監督才會有分量,媒體的發行量、收視率才會有意義。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是新聞事業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對新聞從業人員的最基本要求。新聞失實,就是新聞記者調查研究上的失職,一旦遷就這種“新聞公害”的蔓延就會徹底失去廣大受眾,新聞媒體就會失去黨和人民群眾的“耳目”功能。因此,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廣大新聞從業人員要始終把“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銘刻在心,落實到行動上,要始終在追求客觀事物全面、本質和發展趨勢的真實上狠下工夫,維護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維護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正如一位新聞界老前輩所說: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作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在堅持新聞真實性問題上不可動搖!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