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造紙業運行質量整合中提升
2009-02-19 11:42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任蓓
去年以來,全球紙業巨頭紛紛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年產超百萬噸的紙企達到7家。產能突然擴張,但需求沒有相應擴張,釀成全行業性“供過于求”。5月1日起,國家新推行的節能減排政策將對造紙行業帶來全面整合作用,減少市場供給,促使造紙行業毛利率的整體提升。
造紙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10年,但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全面沖擊,造紙業首次出現了庫存與應收賬款同時“雙增長”的情況。金融危機使外向經濟主導、資源消耗型、高能耗型、資金密集型的中國造紙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造紙業的困境與前幾年自身盲目擴大產能有關。作為資金密集性行業,中國造紙業在2002年以后進行了全行業的技術更新,以APP代表的龍頭企業利用資金優勢,紛紛上馬高機速、寬紙幅、大產量的設備。去年以來,全球紙業巨頭更紛紛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尋求抵御嚴寒的良機,加劇了中國造紙業產能過剩的矛盾。2008年,年產超百萬噸的紙企達到7家。產能突然擴張,但需求沒有相應地擴張,釀成全行業性“供過于求”。
自2009年5月1日起,我國制漿造紙企業將執行新的污水排放標準,新標準的排放要求與原有標準相比大幅提高,并取消了對非木漿制漿造紙企業寬松的排放政策,屆時又將有一批排放不達標的中小造紙企業面臨淘汰,存活下來的企業,將會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機遇。國家推行的節能減排政策對造紙行業的整合結果,一定程度減少2009年紙制品的供給,從而促使造紙行業毛利率的整體提升。
隨著國家輕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發布的臨近,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近日透露,“在中國造紙工業協會參與意見的輕工業振興規劃方案中,造紙協會提交的建議,圍繞打造現代造紙工業的目標,提出對造紙產能有增有壓,強調繼續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生產力,也提出要尋求調結構和保就業的平衡,建議還涉及調整造紙業的工業稅率和紙張收儲方面的問題。”
造紙業一向被視為我國的環境污染大戶。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2007年在全國41個行業中,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221.1億噸,其中,造紙業廢水排放占總量的14.4%%,僅次于化工制造業,位居第二;而按廢水中最重要的化學需氧量指標(COD)排序,則造紙業COD總排放量高達168.2萬噸,占全國工業排放量的33%%,排在第一位。此外,造紙業居我國五大高耗水行業之首,國內紙廠噸紙水耗高達100立方米以上,幾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其中,小型造紙廠的污染水平遠遠高于規模紙廠。
然而,在去年各地對造紙企業進行的COD排放調查中,一些大型造紙公司也紛紛因污水排放不達標而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警告甚至是停產整頓的處理。
在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的振興造紙業有關意見中,強調繼續節能減排,也是有根據的。趙偉表示,“為給輕工業規劃提供行業基礎性材料,我們前往多個省份進行了調研,分別從重點上市公司和小企業中收集了材料,我們的政策建議有嚴格的分析數據支持。”
按照發改委2007年發布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到2010年實現造紙產業噸產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103立方米降至80立方米、綜合平均能耗(標煤)由2005年1.38噸降至1.10噸、COD排放總量由2005年160萬噸減到140萬噸,逐步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和諧的造紙產業發展新模式。要實現這一目標,降低噸漿和噸紙的耗水量、減少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濃度,是造紙業實現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關鍵。
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
業內專家認為,紙業振興的關鍵在于三個方面的措施是否到位:改善供需關系的措施、提升競爭力措施和資金財稅支持措施。其中,改善供需關系的措施包括繼續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等。
去年,國務院給造紙業下達的計劃是在一年內淘汰106.5萬噸生產能力。在這一政策主導下,各地紛紛加大推進對中小紙企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寧夏在兩年內關閉了全區70家造紙企業中的60家,產能占全區總產量的10%%以上,保留下來的企業產量基本都在全國前20強之內。在造紙大省山東,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草漿生產企業由700多家減少為24家,2008年上半年淘汰了37.7萬噸落后產能。
根據發改委要求,“十一五”期間仍有近200萬噸造紙產能將在未來3年被淘汰。有分析認為,在此輪紙業淘汰賽中,全國將有3000余家不達標造紙企業退出。為此,一些造紙大省紛紛出臺新政,加速推進淘汰落后造紙產能。如山東明確提出5萬噸以下規模企業將被淘汰,而湖南也正在醞釀將造紙落后產能淘汰標準提高至5萬噸。
可以肯定的是,造紙行業振興的目標就是要強調繼續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將使中國紙業向企業大型化的目標邁進,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而產能向規模紙企的集中,可以有效避免惡性競爭,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將更多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企業的節能環保當中,減少COD排放。
據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調查統計,中國紙業百強企業產量已經占到全國造紙總產量的55.74%,而其COD排放量僅占全行業的10%%。如果中國造紙企業的數量縮減到100家,則產能可以保證大半,“污染大戶”的帽子將徹底摘掉。
造紙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10年,但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全面沖擊,造紙業首次出現了庫存與應收賬款同時“雙增長”的情況。金融危機使外向經濟主導、資源消耗型、高能耗型、資金密集型的中國造紙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造紙業的困境與前幾年自身盲目擴大產能有關。作為資金密集性行業,中國造紙業在2002年以后進行了全行業的技術更新,以APP代表的龍頭企業利用資金優勢,紛紛上馬高機速、寬紙幅、大產量的設備。去年以來,全球紙業巨頭更紛紛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尋求抵御嚴寒的良機,加劇了中國造紙業產能過剩的矛盾。2008年,年產超百萬噸的紙企達到7家。產能突然擴張,但需求沒有相應地擴張,釀成全行業性“供過于求”。
自2009年5月1日起,我國制漿造紙企業將執行新的污水排放標準,新標準的排放要求與原有標準相比大幅提高,并取消了對非木漿制漿造紙企業寬松的排放政策,屆時又將有一批排放不達標的中小造紙企業面臨淘汰,存活下來的企業,將會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機遇。國家推行的節能減排政策對造紙行業的整合結果,一定程度減少2009年紙制品的供給,從而促使造紙行業毛利率的整體提升。
隨著國家輕工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發布的臨近,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近日透露,“在中國造紙工業協會參與意見的輕工業振興規劃方案中,造紙協會提交的建議,圍繞打造現代造紙工業的目標,提出對造紙產能有增有壓,強調繼續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生產力,也提出要尋求調結構和保就業的平衡,建議還涉及調整造紙業的工業稅率和紙張收儲方面的問題。”
造紙業一向被視為我國的環境污染大戶。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2007年在全國41個行業中,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221.1億噸,其中,造紙業廢水排放占總量的14.4%%,僅次于化工制造業,位居第二;而按廢水中最重要的化學需氧量指標(COD)排序,則造紙業COD總排放量高達168.2萬噸,占全國工業排放量的33%%,排在第一位。此外,造紙業居我國五大高耗水行業之首,國內紙廠噸紙水耗高達100立方米以上,幾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其中,小型造紙廠的污染水平遠遠高于規模紙廠。
然而,在去年各地對造紙企業進行的COD排放調查中,一些大型造紙公司也紛紛因污水排放不達標而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警告甚至是停產整頓的處理。
在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的振興造紙業有關意見中,強調繼續節能減排,也是有根據的。趙偉表示,“為給輕工業規劃提供行業基礎性材料,我們前往多個省份進行了調研,分別從重點上市公司和小企業中收集了材料,我們的政策建議有嚴格的分析數據支持。”
按照發改委2007年發布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到2010年實現造紙產業噸產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103立方米降至80立方米、綜合平均能耗(標煤)由2005年1.38噸降至1.10噸、COD排放總量由2005年160萬噸減到140萬噸,逐步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和諧的造紙產業發展新模式。要實現這一目標,降低噸漿和噸紙的耗水量、減少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濃度,是造紙業實現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關鍵。
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
業內專家認為,紙業振興的關鍵在于三個方面的措施是否到位:改善供需關系的措施、提升競爭力措施和資金財稅支持措施。其中,改善供需關系的措施包括繼續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等。
去年,國務院給造紙業下達的計劃是在一年內淘汰106.5萬噸生產能力。在這一政策主導下,各地紛紛加大推進對中小紙企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寧夏在兩年內關閉了全區70家造紙企業中的60家,產能占全區總產量的10%%以上,保留下來的企業產量基本都在全國前20強之內。在造紙大省山東,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草漿生產企業由700多家減少為24家,2008年上半年淘汰了37.7萬噸落后產能。
根據發改委要求,“十一五”期間仍有近200萬噸造紙產能將在未來3年被淘汰。有分析認為,在此輪紙業淘汰賽中,全國將有3000余家不達標造紙企業退出。為此,一些造紙大省紛紛出臺新政,加速推進淘汰落后造紙產能。如山東明確提出5萬噸以下規模企業將被淘汰,而湖南也正在醞釀將造紙落后產能淘汰標準提高至5萬噸。
可以肯定的是,造紙行業振興的目標就是要強調繼續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將使中國紙業向企業大型化的目標邁進,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而產能向規模紙企的集中,可以有效避免惡性競爭,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將更多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企業的節能環保當中,減少COD排放。
據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調查統計,中國紙業百強企業產量已經占到全國造紙總產量的55.74%,而其COD排放量僅占全行業的10%%。如果中國造紙企業的數量縮減到100家,則產能可以保證大半,“污染大戶”的帽子將徹底摘掉。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